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48节 (第2/2页)
秦以宁一顿。 穆空柳没比她小几岁,却还算是个半大孩子。所以先前在京城时,秦以宁没少带着她一块儿出门。 这一开心就直接从马车上蹦下来的习惯,还真是跟穆空柳学来的。 秦以宁恼羞成怒。 穆空青瞧她真要发火了,立刻开口道:“那边儿便是出成片的地方,我带你去看个新鲜玩意儿。” 穆空青指的地方,是专门处理透镜的地方。 装在船身上的海水淡化装置需要较大块的玻璃,生产的同时还得塑性,所以并不容易。 但望远镜所需要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却只需要小块玻璃。 为了保证精准度和节省人力,穆空青直接让人浇筑了模具,因此生产起来极快。 另外再设一批人生产镜筒,流水线安装。 确实简单粗糙了些,但应急用是够了的。 后头想要改进,还得请专人前来研究。 穆空青这个半吊子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掏空了他那点儿高中知识了。 于此同时,永兴帝虽未明言,但望远镜这种东西,肯定不可能只给商船装配,而不给朝廷军队装配。 所以这望远镜虽然生产的速度快,可因其所需数量不小,穆空青也特意划出了一个炉窖来,用作长期生产。 没错,只有一个炉窖。 而且,在这一批定量生产完之后,这个炉窖便会停工,知道改进过后的版本出现,才会再一次开启。 到底是军用为主。 不止要精准控制生产数量,日后的研发工作也还是得在京城,自己和永兴帝的眼皮子底下做。 广粤这家玻璃厂,只需要照着研究成果生产就行了。 等再后头一些,玻璃转向民用了,对这玻璃厂的管控才会宽松起来。 穆空青拿起一个刚刚拼装好的望远镜,递给了秦以宁:“你试试?” 秦以宁一脸好奇。 她先前听穆空青说过这东西,说是能看清数丈之外,神奇得紧。 如今这模样奇特的长筒到了手中,她却还真不知晓该怎么用了。 秦以宁试着举起长筒向里头看,却被穆空青挡住了。 穆空青把目镜摆在她眼前,道:“从这略小些的地方看出去,看反了会晕的。” 秦以宁的手背上,仿佛还残留着穆空青手心的温度。 她面色微微泛红,注意力却很快就被筒中的世界吸引了过去。 “真的可以看见!”秦以宁震惊道。 她看看望远镜中的世界,又抬起头自己向远处眺望,复又再低头看看,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 穆空青笑道:“喜欢吗?” 秦以宁头一个想到的却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 她问穆空青:“那这东西还算是咱家的吗?” 穆空青对于秦以宁能想到这点毫不意外:“自然是算的。” 至少永兴帝那儿的口风是这么说的。 至于后头钱大人要怎么横眉冷对…… 穆空青就权当自己是个小翰林,身上没有户部的兼任好了。 大家都要生活的嘛,总不能连个成本价都不给吧。 这头穆空青的玻璃厂已经走上了正轨,那边儿谢青云的太极也打得差不离了。 这商税怎么定,也不是他们这些地方官说了算的。 所以当谢青云提出重定,要求他们配合的时候,这些地方官员们也就是听着身后靠山们的话,象征性磨蹭两下就是。 横竖也不是什么大罪。 了不起推几个小主事出去,判个渎职也就是了。 所以在谢青云跑了几趟酒席,穆空青也象征性接了几张拜帖之后,他们便要开始正式查账了。 都说山高皇帝远,在朝廷收着八十两一张船引的税费时,一艘千料大船运回的香料,却可以赚到数万两的纯利润。 都不需要查账,只消在那码头边的集市上稍微这么一打听,便能将中间的获利估算个大概。 这还是在广粤之地的售价。 这些专做南洋生意的海商,还有不少都有自家的陆上商队,甚至还有分号开遍全国的商行。 届时将这些香料往别处运去,那售价还能再翻上数倍。 重定!必须重定! 曾经为了二两银子买书钱卖命的穆空青,深深感受到了世界的差异。 大炎农税已经算是轻的了,可也要二十税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