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3页 (第2/2页)
她这支支吾吾的模样拱出火来了:“你难道没有去探望过你的女儿吗?你看不到你的女儿、你的外孙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谁家的姻缘是一帆风顺的呢?”杨氏声音极低地辩解着,“再说这也不能怪臣妇和她父亲,这桩亲事说出去外面谁不羡慕呢?” “现在呢?江牧是个天阉,你们还觉得这是门好亲事吗?” “自然不是,若早知此事,臣妇绝不会将女儿嫁他。只是他们毕竟一起生活这许多年,彼此多少有些感情,让他们分开,倒也未必是对敏娘好。” 太后一时难以置信,但到底是经历得多,很快想明白了其中关窍:“江牧是不是上门说过情,许给了你们什么好处?” 杨氏总算还没傻彻底,听出太后语气不对,立刻认怂:“没有,做母亲的只是为女儿着想罢了。此事确实不好处理,投鼠忌器,想打老鼠又怕伤了玉瓶。臣妇也是怕伤了女儿的名誉。” “怕伤了名誉,就让她活在火坑里吗?” 太后一向自诩是个聪明人,最不愿与蠢货打交道,当即不愿多说,直接赶了人出宫。 气得她在康宁宫里骂了几句无知妇人,身边的嬷嬷忙劝了劝。 太后才叹气:“哀家若是有女儿,定然疼爱非常,怎么会像他们这般待她?” 黄嬷嬷沉默,她知道当年诞下二皇子后,太后还想要一个公主。可惜先帝子女缘薄,皇子和公主都不多。 只是这缘薄,九成是人为,大家都不无辜,实在也怨不得谁。 若曲红昭得知这段对话,大概会觉得很讽刺。 太后的确没有女儿,但她有侄女。 她又是如何对待淑妃的呢? 人啊,总是批评别人容易,自己做到难。 ——— 这件事随后的发展,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 有太后的发话,杨氏不敢怠慢,左思右想下,离了宫门便去了江府,打算先看看情况。 大不了就先接敏娘回家住一段时日,至于和离书嘛,可以先不写,对外就说女儿想娘家了,暂时回去住几天。 谁料到,一上门,就见江府上下乱成一团。 杨氏急急揪住一个下人一问,小厮告诉她,江府主母在梁上悬了三尺白绫上吊了。 杨氏眼前一黑,险些晕了过去,强撑着追问,才知那白绫支撑不住人的重量,断掉了,外屋的丫鬟听到夫人坠地的声响,进了门才发现她摔在地上。 人还活着,正请了大夫施救。 杨氏听了,一边喊着“我苦命的女儿啊”,一边急急向女儿卧房冲了过去。 进了房间,看见女儿在床上躺着,面色苍白,人事不知。杨氏心下也不免升起一丝悔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