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5页 (第1/2页)
圣上盘桓许久,大臣们也议论纷纷,支持者与反对者皆不在少数。 有的大臣认为六皇子敢接此役虽勇敢,但毕竟从未有过实战经验,战场都没上过,甚至就连纸上谈兵的学问都不及其它几位皇子,去了也难起什么作用。而此役若再输,会更加助长了胡人的气焰和野心,只怕到时幽并二州也不能填满他们的胃口,到时便更是不可收拾。 也有觉得胡人生猛,七日之内便夺下两州被奉为神话,唯有天家亲临,才能重塑边关将士的信心,从而夺回失地。六皇子即便经验不足,只要人去了边关,本身就是一剂强有力的猛药,将士们必会重振精神,勇往直前。 关乎国运,大臣们不敢避忌,一个个皆很敢言,将利弊尽皆说出。 皇帝扶着头,也是左右为难。可是比起那些连战都不敢应的人,李桓的大胆之举的确令他这个做父皇的有些意外。 最终在退朝前,皇帝终于拿出决断:准了六皇子带军,除了自告奋勇的那位将军,皇帝又指派了另一位名将协助于他。 边关势急,不敢耽搁半刻,皇帝圣旨一下,两位将军便回去点兵备粮草,而李桓也回寝殿收拾行囊。 六皇子要带兵出征去讨伐胡人的壮举,很快便在皇宫内外传了开来,最快得到消息的,自然是李玄愆。 作为四哥,于情于理他都应当在开拔前为李桓送行,故而当晚便备了美酒,去往六皇子的寝殿,私下为他践行。 京城人士素来消息灵通,不到晚上,便满城老小尽知此事。 李桓之举,的确也让温梓童深感意外,上辈子他做上皇帝都始终唯唯诺诺,没什么建树,想不到这辈子竟能有此觉悟。不过再一想,此生他的处境与上一世已是大不相同,若他再不做点什么,莫说皇位无法与人争,就是自己也岌岌可危。 而这个消息传去连府,连今瑶晚上便没用饭,回了房里以泪洗面。 贤妃出事后,因怕受牵连,她对李桓可称绝情。可这么多年积攒下的情份,岂会这么快就消散?她从未想过嫁给旁人。 李桓做此决定,她相信与她的绝情也有关系,他定是觉得无人可信无路可走了,才打算用这样危险的方式去赢回皇上的信任。 若他死在了战场上,扪心自问,她会不难受么? 自然是难受的。 可是想到爹娘,想到整个连家,连今瑶却也未后悔当时的选择,只是这一夜都在愧疚中煎熬着度过。 翌日一早,大军开拔,李桓带着披甲执锐的将士们一路向着北境急速行进。 遗憾的是,他走前向父皇提出请求见母妃一面,却是被拒绝了。他只得带着满腔的失落上路。 打从六皇子带兵支援边关后,朝中众人日日都在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