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3页 (第2/2页)
是老三的长子,老三不争气,养在他身边的几个也弱的很。倒是这个,从小长在外头,跟个狼崽子似的,皇上,您不知道,这小子一上来就闹的府里鸡飞狗跳。” 当即就吐沫横飞地将沈熙进府之后的事一一说了遍。 他说的起劲,皇上听得认真,不时插上一两句,两人像几十年未见的老友,遇上了唠唠嗑,说说各自的近况,谈谈儿孙,回想回想过往,很快便过了小半个时辰。 皇上看了眼一旁的太监,起身道,“哪天把你那孙子带进来给我看看。” “那可不行!”沈远柱立刻一口拒绝。 皇上转头看他一眼,哼了一声,“怎么,还怕我吃了他不成?” “您哪儿真吃了他,他个刚从外头回来的小子,规矩还没学呢,万一冲撞了您,我可得心疼坏了!” 皇上抬起脚来就冲着他踹过去。 沈远柱一蹦三尺高,嘴里嚷嚷着,“瞧瞧您这脾气,一个不合就踹人,可别把我孙子吓坏了!” 嘴上说着话,脚下步子不停,冲着皇上草草行了个礼就急急退下了。 皇上笑骂了一句,也不管他。 等昌平侯到家,内侍太监一路敲锣打鼓,高捧皇上亲笔的「忠孝」两个大字,也跟着到了府外。 原本,朝官捐银的事就在各家权贵官员之间低调地传播着,随着大长公主以及镇国公夫人的进宫出宫,皇后带着众妃公主,将自己的首饰珠宝绫罗绸缎捐出赈灾的消息就传播了大街小巷。 不等众人反应,以长公主为首的宗室勋贵家又开始了动作。 一时间,百官震动,再不观望迟疑,四处打听朝官们捐了多少,一级一级算下来,算自己该掏多少,又能掏多少,让自己既能在同僚中拔个头筹,又不惹得上司厌烦。 商户们向来闻风而动,从内侍进了昌平侯府那一刻起,盯上了这件事,这会儿,更是坐不住了。 银子他们有的是,一万两算什么,若是也能得圣上亲笔赐字,就是翻上了几倍几十倍那也值当了!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没有门路直达天听,白白幸苦一场不说,倒给别人做了嫁衣。于是,托关系,找后台,个个想抢在别人前夺那个头筹。 老百姓倒没那么多想法,最多感慨一句昌平侯府子孙虽不出息,却是个心正身直的,家风可见一斑,倒是可惜了当年惊才绝艳的沈世子,不知道他若是活着,侯府如今会是个什么模样。 等户部在京兆尹门口支起了赈灾济贫的棚子,连百姓也顾不得八卦吹牛。 朝廷可是说了,哪怕捐银一两,官府也白纸黑字公告天下,子孙若是读书,便可免三年米粮。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