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零海边生存日常 第108节 (第1/2页)
“吃完饭把碗筷洗了,把这些海鲜也给处理了。”陆秋给他们找任务干。 臭蛋擦了擦嘴,“刷碗简单,我们一会儿就刷完了!” 他把嘴里的东西咽了,那黄瓜也不知道怎么调制的,酸甜酸甜的,又顺口,他吃的肚子都打嗝了,还是想吃。 还有那肥肠,从卤汁里面捞出来味道就好吃极了,几个孩子嘴里都没有停过。 元凯旋吃饱了看了看四周,见几个女孩的表情都惊呆了。 小禾苗小声的开口:“哥哥们是好几天没吃饭了吗?” “哪里是好几天不吃饭,他们顿顿都这样。”宁宁在一旁闲闲的说,“果然还是女孩子好。” 蓉蓉在一旁疯狂点头表示同意。 几个男孩子吃的的确多,他们也不好意思反驳,互相在那里使着眼色。 陆秋想起来要挖的地窖,打算就这几天动手,趁着孩子们多,一人干点活,快得很。 院子里正热闹着,门口处传来不确定的问话声:“请问这是左团长家吗?” 几个孩子看过去,陆立春和左景认出来是那天在废品站的知青,忙把人请进来。 韩世民不好意思,他那天认识了孙竹斓,知道她是北京人,且马上就要回北京了,就想让她帮着捎带点东西。 孙竹斓从屋里出来,韩世民眼睛亮了亮:“同志您好,真是麻烦您了。” “快进来!我刚才还说你怎么还不过来。” 韩世民笑得更不好意思了,旁边的那个人却被宁宁给认出来了,“这不是卖猪的那个叔叔吗?” 汉子爽朗的笑了笑,“呦,原来是你啊?你们小猪怎么样了?” “还行。”陆冬去好奇问他,“你也是知青吗?” “是啊。”汉子叫江卫国,也是来这里当知青的,和韩世民都住在介庄的知青点。 孙竹斓已经和韩世民说上了,他想捎回去的都是当地的一些特色,还有一封厚厚的信,全都拜托给了孙竹斓。 陆秋见他们说的热闹,让陆立春和左景给他们倒了水,韩世民解决掉心头一个大石头,整个人都放松了。 “还是糖水!”韩世民惊讶了一下,知青点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最起码吃的就很一般般,也是好久不吃一次rou。 陆秋也坐下和他们聊天,韩世民说起来这次来晚的原因,“我们那地方旱了好些日子了,以往这时候不都是雨季吗?” 陆秋点头:“可不,也不知道今年是怎么回事,地里庄稼估计也要遭殃了。” “咱们还好,你不知道那些从外地过来的人,听说又旱了,都快哭出来了。” 前几年的时候,国家经历了三年灾害,那是连地上的草根,树叶树皮都被立刻抢光的地步。 才好了没多久,这天气又开始作怪起来。 宁宁不懂,好奇问陆秋:“我们不是靠海吗,也会没水喝吗?” 陆秋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舍友也问过同样的问题,事实上靠海的地方也会干旱,挺让人不理解的。 但是让她解释,她也解释不出来。 韩世民咽了最后一口水,和宁宁解释起来:“降水是和空气流有关的,单方面的气流很难形成降雨的,最近这干旱的天气可能就是因为空气流的影响,持续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而且,海边有时候空气反而会个干燥,像南极州反而是最干燥的一个州了!世界上还有很多奇特的地形,我记得书上就讲过这么一个地方,海边和沙漠紧挨着,形成了独特的地形。” 他说完,才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孩子们听得一愣愣的。 什么空气流,什么南极洲,什么是沙漠,那都是什么意思? 陆秋眼睛亮了,“你是学这个的?” 汉子江卫国骄傲的说:“那是,他以前可是学地质的,我们村打井都找的他!” 人才啊! 陆秋可是知道这学科的含金量,韩世民刚才也是故意说的,他以前不爱表现,现在却是知道,有些事情不表现不行! 比如说,他刚来这里当知青的时候,干的也是最苦最累的活,工分也没多少,夜里躺在床上他就想,不能这么下去。 他来这里,不是干力气活的。 后来他适时的在大队长面前表现了表现,帮着他们整理一下工分表格什么的,出了几次头,那苦力他就再也没干过。 这次打井也是,都知道他懂这些,从哪里选址都让他来拿主意,工作一下子就轻松了不少,还能干他喜欢的活。 这也是他今天过来晚的原因,实在是太忙了。 而他不知道的是,刚刚那番话,会给院子里的孩子们掀起多大的风浪。 只要埋下一颗种子,定期浇灌,总有一个会长出嫩芽,变成大树,开出繁花。 他们中的人将来都是自己领域的一番大佬,单拿出来全都是有分量的人,却在被采访问到是怎么走上这条路的时候,谈到这天的午后。 也是这一天,他们才见识到知识的力量。 陆秋眼睛里带着欣慰,又问了韩世民几个问题,拿部队里打的井问他们:“选址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