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页  (第2/2页)
“这丫头调/教得好,不愧是探花郎身边的人。”    再看一眼肖晴娘,日光里看得十分清楚,肖氏疑惑道:“你怎么了?”    肖晴娘心头一抖,反问:“什么怎么了?”    肖氏说:“你脸怎么这么红?”    肖晴娘解释:“路太远日头大我怕晒黑了跑着回来的!”    她语速飞快,还用手扇了扇风,假装抱怨:“热死了!”    肖氏骂道;“女孩子跑什么跑!没个样子!”    她伸出手:“东西给我。我下晌去看看,能不能退了。”    那两块料子鲜妍好看,肖晴娘舍不得,道:“买都买了,不如给我裁条新裙子吧。”    肖氏不肯:“你身上这条还新着呢。”    这条是肖晴娘最喜欢的一条裙子,不仅好看,料子也体面。这样的好衣裳,她自然还想再要。    隔壁嘉娘最近新裁了好几件漂亮衣裳呢。    肖氏不肯:“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这马上要重阳了,又要备节礼。没这么多钱给你造败。”    清贫之家供儿子读书,往往是以举家之力供养。因若是真想读出成绩来,这儿子基本上就要不事生产,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科举中去。    所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的,少有赤贫之家,至少也得温饱。    肖霖在凌氏族学附学,不像林嘉那样只是蹭课,他是正经交束脩的。    除了束脩,四时年节,肖氏还要给先生备节礼    肖霖上学和休沐回家都是和凌府的小郎君们同来同往,肖氏怕他被凌府子弟看轻,一应纸笔文具、衣衫用品,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省着点,但凡是要带出去用的,都给他置办体面的。    这都是要花钱的地方,省不了。那就只能在别的地方省了。    肖晴娘只能把手里的东西还给了肖氏。    吃过午饭,肖氏拿上那两块尺头,对她说:“你歇午觉吧,我跑一趟。”    肖晴娘道:“人家不给退怎么办?”    肖氏道:“总得想办法。”    肖氏出门了,肖晴娘回屋躺下,准备午睡。    院里静悄悄,却睡不着。脑子想的都是上午看到的那个人。    世间怎么会有凌九郎这样的人?    要怎么形容他?肖晴娘回想起他说话时相隔万重山的模样,忽然想到了从前读书读到的那一句——    “性若白玉烧犹冷”。    当时年纪小,只想象不出这是什么样的人。    如今真真切切地见到了。    就在眼前,却远如在雪山之巅。好想走近些细观,却又怎么迈过那鸿沟天堑?    肖晴娘只望着房梁发呆,眼神空洞。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