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修仙从钻木取火开始 第117节 (第1/2页)
“唔,我们两个准备护送到底,随着海船一起出海。不过想来船上放不下许多人,而且后面危险不大,很多豪杰会选择归去。”柳元德道,“还好此次资金充裕,我们有足够的银钱可以发归家路费。” 于青菱问道“先生您呢?要和我们一起坐船,从海上到南方么?” 方长摇摇头说道“不必了,刚刚我看了看,此去应当还算顺利,算得上有惊无险,我准备在海边走一走,而后回山。” 并不是到了海港就能上船。 即使这次是公派船只,大伙还是排了两天,才有泊位能够上船,朝云港的繁华可见一斑。 不过这给了大家足够的休息时间,尤其是被关在囚车里,一路颠簸的被流放人们。 对于旱鸭子居多的这些人来说,后面的行船经历,将会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需要养足精神。 ------------ 第181章 【港口送别】 方长之前见过不少江边码头。 那些淡水码头,有的船来人往,人员密集热闹,有的处在交通要地,繁华似锦,烈火烹油,还有的孤零零在田野边戳着,周围几个简陋棚子,提供些简单维修、粗陋补给与乡野饮食。 但是这海港又有不同。 首先是船不一样,海船与江船形制差别极大。停靠在朝云港的船,大都板坚璧阔,桅杆高耸,以双桅与三桅居多,所用船锚也巨大沉重。 方长甚至见到,有条五桅杆的巨船扬帆出航,劈波斩浪远去,其势之壮,甚至码头上老船工们都停下手中活计看上两眼。 然后是水不一样,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即使这几日天气晴朗风也徐徐,海浪依然带着泡沫,朝着岸边一波波涌来,拍打着水边岩石。 据说,海上还常会出现极其猛烈的大风,掀起几层楼高的巨浪,同样的情况,足以把江面上所有船只一扫而空。 最后则是人不同,这时候海上行船,已经将牵星引法路普及,不再需要像江上一般经常靠港,单次出行可能会半个月以上漂在海面,故此水手们气质大有不同,个个晒得黝黑发红,带着被海风磨砺过的粗犷。 柳元德见多识广,他告诉方长: “在这大海上行船,最重要的东西是水,然后才是粮食与柴禾,海里都是又咸又苦的水,不能饮用,人可以很多天不吃饭,但是两三天不喝水就不成了。” “除此之外,豆子与茶叶也是十分重要,豆子用来发豆芽,这是船上唯一的新鲜菜,而茶叶再粗劣也要带足。没有豆芽和茶叶,在船上待久了会满口是血,甚至会因此身亡。” “当然,都是书上所说,在下这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天地真是广阔啊……” 说完,他看向远处海面。 此时正是早晨,港口内桅杆如林,朝阳的金光被海浪搅成如鳞碎片,远近千帆来往,十分繁华。 极目望去,能见到天水交接之线,只是云霞遍布天空,并未出现“水天一色”的景色,倒也显得天高地阔。 旁边于青菱红衣红裙,手扶着刀鞘,也顺柳元德的目光看过去,不由得被这幅美景吸引了心神。 而且,对于柳大哥这幅未怎么出门,便知天下万事的学识,她也一向羡慕的紧。 方长道:“接下来几天,天气不甚好,你们此行多加小心。” 两人闻言点头。 他们出来,是准备一起登船。 当然,于青菱与柳元德作为头领,计划同上船,保护郎中令一行人到南疆为止,而方长和大部分江湖人护卫,则要在码头上和他们分别。 港口上被平整出了大幅土地,还铺设了青砖,用于堆货。货物被垛码的整整齐齐,用帆布盖着,让码头宛如迷宫。 早在东方发白时,港口就活了过来。 卸货装货扛货的力工、下船修整上船出航的水手、船主与船长、手捧册子点数指挥的账房,让码头处处充满活力,彰显着朝云港作为南北沿海上千里,唯一大港的地位。 官府安排的海船,已经等待在岸边。 柳元德之前告诉过方长,这艘船十分靠谱,因为这是朝中正派,动用己方渠道所寻,不管是船还是水手都很可靠。 由于多为公用,这艘四桅大船外观很是干净,正靠在栈桥边,一条有护栏的长木板搭在栈桥上,来往不少人正扛着包,从另外一条没有护栏的长板上,往船里运送补给。 到了此处,囚车自然已经不用,甚至镣铐都不再给这些被贬谪的人戴,他们正和准备离开的护卫们,道谢和道别。 胡雪球和刘修文夫妇,也专门过来给方长道了谢。 由于有修行在身,这白狐妖对于外面动静感知的很清晰,知道他起了关键作用。 方长则语气平和地安慰道: “后面路途不用担心,上了船就安全了,只要出海,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