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442 你要甚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2 你要甚么? (第4/7页)

又自怀中一件东西慢腾腾地挂在了眼睛上,然后走到桌后坐下,微笑道:“哪位小姐先画?”

    杨凌初时没有在意,他低头喝了两口茶,一抬头瞧见老头模样,这一口茶差点儿全喷到对面正德脸上去,杨凌惊奇地指着老头道:“这老先生,你眼睛上所戴何物?”

    老头儿一愣,还未及回答,正德已笑道:“这是叆叇,老眼昏花者戴之可以清晰视物,增强视力”。

    杨凌目瞪口呆,他建造水师时就想到若有望远镜,视力超越敌军数倍,在大海上料敌机先、先发制人,不知要起多大作用,只是想到那时他还没有见到过可用来制作凸透镜的玻璃,这个想法只得做罢。

    谁知道谁知道原来民间早已有了眼镜,那要制作望远镜还有何难?若有了这东西,何止在大海上,就是在大草原上,长了千里眼的明军和两眼一抹黑的对手打仗,也不知要抢占多少先机了。

    望远镜之所以没有问世,只是这个时代没有人懂的它的原理罢了,而杨凌却是知道它的原理,但是不会制作玻璃。

    杨凌喜出望外,连忙走过去说道:“老先生,可否将这眼镜呃,这叆叇给学生一观?”

    正德笑道:“你希罕这东西么?等回到宫回去后,我送你几副便是”。

    杨凌快晕了,原来这东西宫里也有?自已当初要是把望远镜的设想对人说一说就好了,说不定马上就有人会提醒他世上已经有了可以制作这种千里眼的材料,自已平时没有机会接触这些,想不到还是无意中在这里看到。

    杨凌按捺不住,倒底从老者手中接过眼镜,仔细看了半晌,确认那是镜片无异,这才还了回去。老头那是两片椭圆的镜片,用铁丝固定制成镜架,只是还未发明镜腿,在镜片边上穿了孔,系以丝线,使用时往耳朵上一挂。

    杨凌啧啧称奇,返回桌边坐下向正德问起,原来眼镜在中国古已有之,据古藉记载,最初是有人发现松香树脂结晶体中恰巧有只蚊子,透过松香去看,蚊子体形放大,由此引起工匠注意,进而利用天然水晶磨制凸透镜。

    朱厚照杂书看的多,正经事了解的不怎么样,这样杂七杂八的东西他倒看了不少,宫里孤本藏书又多,当下边喝茶,加看老者为唐一仙画像,边向杨凌卖弄了一番。

    原来早在战国时期,《墨子》第l5卷中己载有墨子研究光和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许多论述。秦国还未统一六国时,古人就懂得通过透镜取火,东汉初年时张衡发现了月亮的盈亏及月rì食的初步原因,也是借助于透镜的。

    到了宋代,就已经有文人借助水晶镜片提高视力了,元代时就连蒙古人也懂得了利用这种东西,并且被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传到了威尼斯,进而传及整个欧州。到了大明宣德年间发明了老花镜,但是由于水晶珍贵并不易得,所以是做为重要礼物,一般是由皇帝作为御品赐给年老大臣的,所以正德对此知之甚详。

    只因此物没有镜腿携带不易,那些大臣们上朝时也是不带的,回到家里在书房使用的话杨凌又不知道,他想不起来问,也没人多嘴告诉他。寻常百姓家哪里买的起这种东西,老画师这物件儿还是给一位豪门世家的老夫人绘制的遗像栩栩如生,那家主才赐了他这么一件昂贵的好东西,因缘巧合,现在就被杨凌发现了。

    杨凌喜孜孜地对正德说了两枚透镜制造远望效果的功能,正德听的目瞪口呆,他实是想不出两片水晶就能起到千里眼的效果。要不是现在双腿酸疼难忍,再加上唐一仙正手托香腮,美滋滋地等着老者给她绘画,他早就拉起杨凌一狂奔回去,叫人马上制作这件神奇的东西来赏玩了。

    那老者看来绘制人物尤为专长,唐一仙的画像绘制出来,竟远远快过预料时间,待着sè已毕,唐一仙眼见自已形貌跃然纸上,神采飞扬似yù破纸而出,不禁欣喜之极。三位公主见了更是心动,永福已端坐在位上,欣欣然地等着画师给她继续绘像了。

    杨凌和正德皇帝喝着茶聊着天,待绘到永淳公主时二人已歇过乏来,便在房中随意踱步,欣赏四壁书画。杨凌正望着一副意境深远的山水画悠然出神,正德踱到案台上随意翻阅着,忽地兴冲冲招手道:“万年兄,快来快来”。

    杨凌急步走了过去,只见正德神sè诡秘地看了眼正专心欣赏肖像的皇妃和妹子,然后做了个赶紧过来的姿势,杨凌凑过去一看,只见桌上放着两本册子,一本写着《chūn水谱》,一本被正德半翻半合的,只看见上边有“鸳鸯”两个大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