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国公夫人日常 第223节 (第2/2页)
,并且她竟说通了余老大人让余老大人也改变了心意后,不由得凝眉沉思。 “祖母。”魏若不由得担心的喊道。 老太君闻言就叹了口气道:“这位余五姑娘竟是个极明白之人。余老大人也不是一个贪利之人。可惜她已经拒绝了恒哥儿,恒哥儿那孩子又是个心气高的,必是对她也有了嫌隙。我们若是再坚持让两人成婚的话,只怕反成怨偶。依我看,既然余家不愿意,那咱们就算了吧。” 魏若看完这封信后,也觉得这位余五姑娘不错,可老太君说的对,孩子们之间嫌隙已成,这门婚事也只能这样罢了。 但她还担心一桩事。 “虽说咱们两家都掩着这件事没声张,可咱们已经让五弟和五弟妹去了溯县,若是落在有心人的眼里,被她们传出些话来,只怕会有损这位余家姑娘的闺誉。“魏若担心的道。 老太君沉思片刻后道:“这个倒也没什么妨碍,只说我担心孩子们在战场出事,所以派了家中长辈过去看望。况且这事就算是传,也只会在咱们这些人家之中传,与余家相熟的人家倒也不会知道。再有就是我听说这位余五姑娘的哥哥现在跟在恒哥儿身边,听说他是个忠厚,又英勇善战的,这次战争他也立下了一些功劳,浩淼,到时吏部封赏将士的时候,你和吏部的人打声招呼吧。” 最后一句话,老太君是对李浩淼说的,概因吏部封赏军功时,总会捡那有背景的人优先封赏,甚至还有那等贪功的人。 老太君也是担心余家在吏部没有人脉,这功劳会被人抢了,这才多嘴嘱咐了李浩淼一句。 李浩淼闻言连忙应了。 余五姑娘一事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经过此事后都觉得现在要给恒哥儿寻门亲事了。 “这亲事一定,他的心就能收回来了。”老太君是这么对魏若说的。 魏若嘴上虽应了,可她现在见不到儿子的面,不知道恒哥儿到底是怎么想的,担心她们现在给恒哥儿寻亲事会让他觉得反感。 因此,直到恒哥儿回来后,魏若才着手为恒哥儿找起了人家。 此时已是九月底,经过几个月的战争洗礼,恒哥儿和毅哥儿变的沉稳了不少。 特别是恒哥儿,他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一般,与一旁仍有些孩子气的毅哥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都是从年少时过来的,看到他这模样就知道他这是被伤到心了。 魏若看到他这模样,心中就是一痛。 她那个年代,有一位优秀的词人留下来一句话。 “惟愿吾儿愚且鲁,无功无难到公卿。” 这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喜乐的度过一生。 可她又很清楚的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 人活一世,哪能不被人所伤,又哪能不伤到别人了。 魏若只希望她的孩子能有一个坚强的内心,在遇到伤痛时可以有片刻的消沉,但最终仍能笑对人生。 李浩淼在看到恒哥儿这样时比魏若想的更开。 他特意抽出了一天的时间带着恒哥儿到京郊去跑马狩猎,等回来时,恒哥儿脸上的神色松快了不少。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齐齐松了口气。 不过她们该送的关心还是会送到的。 一时间,每到晚间的时候,恒哥儿和毅哥儿那里就会有丫鬟们端着食盒过去了。 恒哥儿每天去校场练习也还好,毅哥儿却吃胖了一些。 李浩淼前段时间只顾着恒哥儿了,没能注意毅哥儿,待到知道他自从回来后就不怎么去校场练习后,李浩淼黑着脸把他拎到了校场。 安国公府的内宅气氛再度轻松了起来。 前朝的局势却有些紧张。 此次对圣花教的围剿,万有龄虽然最终也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中间却因为贪功冒进,指挥失利导致溯县失守。 在对他进行论功行赏时,朝中的文臣们分为了两派。 一派认为瑕不掩瑜,忠勇伯虽说犯了些小差池,可不影响大局。 另一派则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朝廷兵强马壮,与忠勇伯行军打仗的能力毫无关系。他们甚至指出,在朝廷兵马明显胜过圣花教教众的时候,这场战争都打了这么久,是不是证明忠勇伯行军打仗的能力有水分。 还有文臣甚至说,如果让安国公出马的话,只怕这场战争早就结束了。 万有龄看朝臣们攻击起了他行军打仗的能力,自是十分的担忧。 再看有朝臣竟拿安国公来与他作比,言语间颇为推崇安国公而贬低他,更加坐不住了。 他当场脱帽跪地请求启和帝发落。 启和帝见状只闭着嘴不说话,半响他才对内阁的王大人道:“王卿会同兵部的人一起查一查吧,看看此次战争,忠勇伯是否有过。记住切莫冤枉了忠勇伯。” 在听到启和帝的那句切莫冤枉了忠勇伯后,大皇子和万有龄都松了一口气。 朝会结束后,几个公卿世家的家主都来到了安国公府。 他们和李浩淼说了些什么,魏若不得而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