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御医_第四五五章 着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五五章 着落 (第3/4页)



    许老手里的粟子放进一只小碗,拍了拍手,道:“别提了,前段时间在颐和园丢了我的那只翠鸟,这是刚淘弄来的鹩哥,现在还不会讲话呢,不过等你下次来,说不定它就可以开口讲话了,还能欢迎你呢!”

    那只翠鸟,被曾毅捡了去放在翟老那里,当着许老的面,曾毅当然不敢说那只翠鸟的下落了,反正就是一只鸟,也不用太当真,曾毅就笑了笑,跟在许老身后进门。

    “来,随便坐!”许老进门随手一指屋里的沙发,然后拿起一张热毛巾擦着手,道:“到了这里就随意一些,千万不要拘束啊,呵呵!”

    曾毅就顺手把那两盒茶叶放在了一旁,然后等着许老过来一起坐。

    许老看见,就道:“今天是我感谢你的搭救之恩,怎么还让你破费了呢!”

    曾毅就笑道:“就是两盒茶叶,不值钱,不过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常喝对肠胃好。”

    许老也不再说什么,过去请曾毅坐下,然后让张秘书端出几个果盘,里面是一些新鲜的水果,还有一些干果甜点,热情招待道:“小曾,来,尝尝!”

    曾毅随手拈了两颗红枣,放在自己手边,问道:“许老身体好些了吧?”

    许老道:“好多了!看来这治病还是得找对大夫啊,这次是请了大国手水行舟水老开的方子,他的方子我只吃了一周,就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以前出门,老担心这毛病发作,现在睡觉都很踏实。”

    “水老是大国手,由他出手,许老的健康状况就肯定没问题了!”曾毅说到。

    许老感慨一声,道:“我以前对于有些中药的效果,是不怎么相信的,因为我本人以前就是搞这方面研究的。当时卫生部有个课题,是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人参、灵芝这些贵重药材的成分,我也参与了,国家为此也投了不少的钱,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人参在成分上,跟萝卜也差不多。”

    曾毅笑着点头,这个事情他也听说过,包括现在,卫生部和科技部每年都会搞过很多这样的研究课题,只是大部分都没有出成果,但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没有出成果,著名的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就是当年国家资助的那批研究课题搞出来的成果。

    没有成果,是因为没有找对子,只要找对了子,总会有一些发现的。

    关于中药的使用方法和药效,经过了历代中医几千年的实践,早就有了一套很详细而且正规的使用法度:比如青蒿治疗疟疾,医书早就写明了,不能用煎煮,只能是用鲜青蒿捣汁服用,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素的结构,古人没有这套先进的科技,但也能总结出正确的用法;比如葛根这味药,西医发现葛根中的成分可以放松肌rou,但却弄不明白为什么葛根只放松后脑勺的那一块肌rou。

    而在几千年前的医书药典里,却早就写明了每一味药的药性药效、以及作用的经脉,包括药性在人体内行走的方向和规律,都写得清清楚楚。

    但要把中药里的千年智慧发掘出来,结合现代科技做成良药,却并不容易,它不但需要大量的研究资金支持,而且也需要踏踏实实的科学精神。

    现在世人内心浮躁,做事喜欢投机取巧,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真正愿意在这方面下工夫的人非常少。即便有资金,医药企业也更愿意把钱投到广告方面去,他们相信营销为王,几个广告做下去,维生素片也能包装成灵丹妙药,而且不怕你不买。你不买,我就把疾病的后果夸大了宣传,吓得你主动买。

    另外一个原因,是投资药品的研发成本太高,目前全球药品研发成功的概率,只有3%不到,这就意味企业需要多付出97%的成本,这是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的。而且一个药从研究到临床,再到上市销售,期间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在目前国内专利保护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很可能你花费巨资和漫长时间研究出来的新药一上市,大量的仿制药就会跟风而上,最后导致研发企业无法收回成本,只能破产。

    而指望靠国家的投资来出研究成果,也很难靠得住。政府投资,往往就意味着存在效率低、浪费大、关系户的顽疾,最后的结果,是养肥了一帮学术硕鼠。

    发现曾毅也懂一些医药方面的知识,许老兴致大起,跟曾毅聊起了自己当年参与的一些课题。曾毅只是偶尔插句话,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但总能讲到点子上去,于是许老更为高兴了,只差把曾毅当做自己的同道知己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