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六五章 调研 (第3/4页)
,曾毅的影响力更是无与伦比,而肖江波之所以决定要在南江设立研发基地,主要就是看重了南云医学院。 “我们江波医药在南江的研发基地,还需要曾主任多多关照才是!”肖江波笑着提起一杯茶,以茶代酒,要敬曾毅一杯。 曾毅把茶杯提起,道:“应该是我感谢肖总对我们白阳高新园区的大力支持!” “这就是曾老弟平时讲的双赢了吧!”董力阳呵呵笑着,帮肖江波讲了句话,看来他跟肖江波的关系确实不错。 放下茶杯,曾毅从兜里抽出纸笔,写了一个号码,道:“我现在在党校参加学习,管委会的一切事物,都交给了李伟才副主任负责,这是他的联系方式,回头我会把这件事向他做一个交代的。” 曾毅对江波医药设立研发基地的事,还是非常重视的,这与他对高新园区的规划是极度吻合的,高新园区不能太依赖平海集团这些大企业,否则一旦平海集团战略转移,高新园区就会一落千丈,依靠南云医学院的研发能力发展医药产业,才是高新园区未来必须走的一条。 当然,曾毅也明白肖江波要在高新园区设立研发基地的原因所在,肖江波是个要做大事业的人,他的对手是戴维医学基金这样的巨型企业,自然要跟戴维医学基金贴得很近,一来是可以了解对手的研究动态,二来是跟对手抢占人才。 冲肖江波的这一点,曾毅就很佩服,这个人是个做事业的人。 三人聊了半个多小时,也就散了,临走的时候,肖江波笑着发出邀请,道:“这次党校领导前来东江调研民营经济,是对我们东江民营企业的关怀和重视,如果允许的话,还请到我们江波医药莅临指导啊!” 曾毅笑着点头,道:“江波医药是民营药企里的佼佼者,从江波医药的身上,一定能找到民营企业成功的奥秘。” 董力阳道:“我们久泰集团也能看得过去嘛,可不能厚此薄彼啊,要指导就一起指导嘛!” “好,回头我向组里反映一下!”曾毅应了下来,就与两人告辞,离开了酒店。 第二天,调研组的调研工作正式开始,能够去久泰集团、江波医药这样的大型企业调研,不仅对大家出色完成这次的调研任务大有助益,还能与大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调研组的成员自然不会反对。 调研的行程是十天,大家先去调研了久泰集团、江波医药,然后到下面地市去调研,包括很有名的小商品批发城,以及外贸工业园。 等再次返回云海市,调研工作就算是结束了。曾毅抽空又去看望了一趟顾家的老太太,老太太现在已经彻底好了,最近几天就要返回南江了,提起这件事,老太太的兴致很好,这让曾毅也是大为放心。 在云海休息了一天,调研组准备返回党校。 去机场的上,曾毅问施伟:“三哥,这次回去,你打算写个什么题目?” 施伟嘿嘿一笑,道:“我也不瞒你,我打算写‘搞好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既然是参加党校的学习,那么写这个题目,是怎么也不会出问题的。” 曾毅就无奈地笑了笑,看来施伟这次的调研是就走了个过场。这几天的调研虽然有些走马观花,但曾毅的收获还是非常大,东江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东江人的生意经,都让曾毅开阔了眼界。 在那些偏离沿海的内陆省份,比如南江省,民营企业所关注的头等大事,一定是经商环境。经商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曾毅以前就听到一个故事,说是某地好不容易有一位投资商前来建厂,结果工厂的烟囱还没竖起来,当地就有十六家单位上门,收费的收费,罚款的罚款,那位投资商一看这阵势,就直接连夜逃走了。 而在这次的调研中,东江的民营企业代表,几乎从来都没人提起这个问题,他们更关心的国家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民营企业的公平待遇问题,说明东江的经商环境比内陆省份好,有蕴育民营企业的土壤。 外面的人都在讲民营企业的融资非常困难,在这次的调研中,曾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他觉得这并不是首要的问题。东江的生意人在融资上有着自己的办法,而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气:在东江,如果你家里遭了难,出门想借钱,很可能是一分钱都借不到的;但如果你有一个项目,出门去筹钱,反倒很容易就有人愿意借给你。 这解决了很多人创业时的第一笔资金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