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4页 (第1/2页)
“早前有言官上奏曾呈上梅相和白相往来书信,臣回去之后细细查验了,确实是梅相和白相亲笔所书。”温诚辨认字迹的本事朝中无人能出其右,早前冥婚案中也是靠他说名册上的字迹不是白秉臣所书,才撇开白秉臣的嫌疑。如今他发这一言,那些书信上的内容算是彻底坐实在梅韶和白秉臣的身上。 “白相此前已经承认此事,为何还要提及?”赵祯察觉到不对,想要用话岔开。 “因为除了白相的往来书信远远不止这些。”温诚上前一步,递出一打书信,“自陛下登基以来,白相把持朝政,控制科举,收取贿赂,皆有往来书信为证据。并且白相在燕州之时,曾秘密见过姜国李巽书,商讨矿山一事,而如今的凉国太子秦承泽潜伏在燕州之时,也和白相多有接触。白相不臣之心,已非一日,桩桩件件,皆有书信印章为证。望陛下明察jian邪,降下罪责,以安民心,以清朝堂。” 温诚话毕,大殿内皆是群臣的窃窃私语声,连最初发声的两个言官都愣在当地,脸上一片茫然。 赵祯从福顺的手中接过书信,看着上头的熟悉字迹,却是越看越心惊。 真的是白秉臣的字迹,字字句句都是狼子野心之言。 赵祯还在震惊中没有缓过来,又听得大理寺少卿郭桓上前道:“臣有白相妨碍公务,阻止沧州防汛的证据。沧州知州方敏是白相学生,他们私下往来已久,借此私吞防汛银两,导致顺江水患频发。后又因陛下命家父和前工部尚书去平东收取税银,为了掩盖自己私吞的部分银两,祸水东引,指示家父做平账本,全数将罪责推到张九岱身上。臣有白相威逼方敏配合白相遮掩账目的书信往来,印章信物一应俱全,足以定白相之罪。” “张九岱已经定罪,你的父亲也已经流放,你是如何突然想起翻出这桩旧案。你人身在平都,又是如何拿到沧州的隐秘?”赵祯微微眯了眼睛,沉声问道。 “臣思念父亲,整理父亲留下的物品时发现隐秘,便拜托御史大夫派人前去查清此事。”郭桓回道。 “没有朕的旨意,朝中官员没有私下探查之权!”赵祯低喝道:“你私自探查,也是有罪。” “臣身为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之权,也有下放官员探查之权。”温诚不卑不亢道:“可陛下说臣有罪,臣便是有罪,只是白相于公于私德行有亏,又有叛国之举,此乃黎国之祸,陛下应当先铲除此毒瘤,再来定臣的罪!” “温诚!”赵祯怒声刚落,白秉臣淡淡的声音响起,不带一点感情,却一字一句地砸在赵祯的心上。 “臣有负陛下重托,名利熏心,未曾守住当初和陛下的君臣之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