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4页 (第2/2页)
之名。”谢皎回答,随即问,“这位望舒先生是与你有旧吗?” 周墨摇头:“倒也不是,只是他在月报上的一篇志怪写得甚为新奇,令我想与他结交一番。” “哦?姊夫可有将那月报带来,我也想瞧瞧是何等文章让你这般心心念念。” “要教你失望了,月报我未随身携带,待我回去,再命人将其送去你府上,如何?” “好,有劳姊夫。” 周墨点点头,继而又问:“吾还有些好奇,那蛋挞一物当真有你诗中所写那般味美?” “远比我所写的还要出色……”谈起吃食,谢皎面色便生动起来,对着周墨毫不吝啬地夸赞了一番密阳美食,然后感慨:“奈何美食不易留存,无法带来与亲朋同享,着实为人生憾事。” “看来我只有去了密阳才能尝到秋月诗中所述之美味了。” “哈哈,确为如此。” 聊着天,没多久到了周氏府邸。 门口屋檐下已有仆人撑伞等待,周墨同谢皎道了声谢,随即抱着书下了车。 再往前行进一小段路,便又到了谢氏府邸,收到消息的管事业已等候在门口。 回到家中,谢皎衣服也等不及换,先朝着父亲的书斋而去,准备将此行中重要之事一一转告。 然而到了书斋,推开房门,却不见谢闲人影。 他正欲询问外面的仆人,走出廊外,恰好碰上谢林脚步匆忙地自廊道对面而来。 谢皎立即拱手行礼:“大兄。” “听闻你回来,我正要与你说,”谢林将他带进了屋内,坐到几案旁道,“阿父进宫去了。” 谢皎听出他口吻中的不同寻常,忙询问:“是出了何事?” 谢林倒了两杯温水,语气沉着:“陛下今日下诏,封司隶校尉孔澄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这!”谢皎陡然睁大眼,愣了半晌才开口:“太尉?录尚书事?他将我谢氏放在何处,又将定山王氏放在何处!” 谢林:“孔氏这番是铁了心想要将内外大权握于一手了。” “阿父入宫前可有说什么?” 谢林摇了摇头,叹气道:“诏书已下,只怕难以收回。” 谢皎皱眉:“孔澄为外戚,居重位却不辅弱主,迟早大祸临头。” 话落,屋内陷入寂静,窗外雨声转大,仿佛封锁了书斋与外界的联系。 安静许久后,谢林问道:“阿愔未同你一块回来?” 谢皎摇头:“他似是被何事牵绊,不得不留在密阳。” 谢林握着茶杯饮了口水,轻叹道:“他留在密阳也好,衡川怕是很快就要不太平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