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5页 (第2/2页)
“第二个问题,如果贺兰将军被安上的是通敌叛国的罪名,那为什么整个烈阳军全军覆没?” 说起这个,冯毅的心好似在被刀割,虽然已过了多年,但往事皆历历在目,他一刻都忘不了。 他写道:“当年我们和梁国交战,将军被污蔑通敌叛国,圣旨召他回京接受审问。可在这个时候梁国不知道听到了什么风声,大军来袭,保家卫国一直都是烈阳军的使命,于是贺兰将军带着我们上阵杀敌。 可谁知我方不知出了什么变故,致使烈阳军死伤惨重。最后烈阳军拼死相搏,以命相抵,七万人死的不到一万,杀出了一条血路。” 后来刚刚经过一场血战的烈阳军死里逃生,正巧碰上了后方朝廷派来押解将军回京受审的人。 那是武安侯亲自领的兵,只是一小队人,但却都是他的心腹,而且个个武功高强。 烈阳军的将士们看见大魏的旗帜的时候,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却没想到,最终迎来的是刀剑相向。 武安侯来了之后什么也没问,冰冷又无情,好像和他们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只说他们是叛军要逃走,直接让人格杀勿论。 刚经过一场大战,体力都已耗尽,烈阳军的将士们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全都被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203章 烈阳军全军覆没之后, 武安侯传出的消息却是贺兰庭带着烈阳军准备举兵谋反,当时又赶上梁国进兵来犯,和贺兰庭之前订好的约却反悔了。 梁国拿到大魏的军报之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烈阳军一时难以应对,最终掉入了敌方的陷阱,导致全军覆没。 事后武安侯派去的人在贺兰庭手底下最信任的左前锋都尉冯毅那里收到一封指认信, 是他亲笔所书。 冯毅大义灭亲, 指认贺兰庭通敌叛国。他虽已身死, 可有亲笔书信为证, 很多人都信了。 再加上当时贺兰庭战功赫赫,引起皇帝的猜忌,因此根本不用武安侯多加罪名, 皇帝直接拍板定下了这桩谋反的案子。 一代名将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何其无辜,何其惨烈。 当得知了事情的全部真相之后, 冯轲看向卓风,果然, 当年那封信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但这件事却也不能全然都怪卓风, 毕竟他只是一个听从命令办事的车前卒,就算没有他,也还是会有李风, 赵风这样的人出现, 造成的结果无可避免。 “对不起。”卓风看着冯轲,这件事大概会成为他这一生都无法抹去的罪过。 不过现在的冯轲在经历了后来这些事情之后,成熟了许多, 不再像之前那么毛燥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