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业已成魔 第55节 (第1/2页)
谢太初挑灯,与他分析未来局势,他搂着他腰的有力臂弯、温暖的体温、在他耳边细语。 都清晰的仿佛发生在昨夜…… 也许他早料到了今日,才有此等传教之意。 他抬头去看谢太初,谢太初带了一丝赞许之意:“殿下睿智。” 果然……他那时就已筹划好了靖难起兵之路。 说心中没有撼动,是假的。 可是赵渊无端涌起了一种恐慌——一种飘渺的难以言喻的预感。 好像有什么……被忽略了。 他心头纷乱,过了片刻才开口继续说:“如今我等之力量都来自于西北甘宁二地。若真如此筹谋,需有势力可在大同、宣府与开平及广宁等地牵制住顺天府周遭军队。届时,我军团自西北而下,而另一势力从东北施压。赵戟便没有心思去想背后之事,我等可千里奔袭、乘虚而入!” 萧绛摇头:“殿下想得周全,哪里还有什么兵力可借?” “倒也不是没有。”谢太初道。 “哦?”萧绛看他,“难道你是说……还请道长明示。” 谢太初指了指沙盘上距离阴山最近的一座城池。 “归化城。三娘子。” -------------------- 【注1】靖难:平定叛乱。一般是指评定皇室叛乱。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明朝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把建文皇帝赶下台,自己当了皇上。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唯一一个逆袭成功的藩王。 第51章 所谓知道 阴山脚下,乃至漠北漠南,甚至于大端北疆,很少有人不知道三娘子这个女人。 九岁时,作为部落首领之女,嫁给了土默部俺答汗,被尊称为钟金哈屯。随着俺答征战南北,骁勇善战,不输男子。促成了与大端休战互市,大端封俺答为顺义王,三娘子为忠顺夫人。 自那以后二十年,这征战无休边疆之地才终于得以休养生息。百姓无不对她感恩戴德。 更效仿大端,在草原上建起了一座恢弘的归化城。 可以说俺答汗老去后,整个土默部背后的主人,便是这位三娘子。说上一句奇女子都算是轻慢了她。 * 草原上的雄鹰亦要向她低头臣服,便是最嗜血的枭雄亦要敬她三分。 “太初,你计划如何?”赵渊问他。 “年轻时我蹭游历漠北,与现任土默部枢密院事乃真有过交往。我可去信归化城,请他代为转达我等欲寻忠顺夫人支持之意。” “也兴入侵宁夏的帐还没有跟土默部算清楚。如今倒要去讨好三娘子吗?”萧绛第一个不平开口道。 “不是讨好,只是寻找同盟。” “同盟?”萧绛道,“也兴在我宁夏屠城十几座,杀人数万。我们又砍了也兴的人头。血债抹不平,怎么谈同盟。” “土默部号称三十万户,雄踞一方。并不惧宁夏兵力。请问萧将军,也兴死后,土默部可有再兴兵来战的迹象?” 萧绛一怔:“倒是没有。” “这难道不能表明三娘子的意愿?”谢太初说,“俺答衰老,土默部不稳。也兴本就只是想乘虚而入,我们在宁夏收拾了也兴,也就架空了他父亲吉默的实力。算是为三娘子除去心头之患。她怎么会兴师而来?更何况,土默部只是蒙古族的一只部落,西有瓦剌,势同水火。它无意在此时与大端为敌。” “道长,若按照您的意思……如今宁王登基。三娘子只需要与宁王交好,便可达到这一目的。”阚玉凤说,“又何必冒险驰援我等。” “殿下已明白了?”他问赵渊。 “因为……”赵渊道,“因为三娘子所求的安定非一时之安定,而是数十年,乃至百年之安定。她十分清楚,赵戟给不了。” 赵渊说完。 众人若有所思。 谢太初看他,有些欣慰。 曾经轮椅上谨小慎微的乐安郡王,终于成为了今日谋定全局的肃亲王。 他瞧着他一步一步走过来。 步履蹒跚,异常艰难。 然而那些过往给予他的一切,都让他今日与未来璀璨夺目,光彩耀人。 虽然还未看到最终……谢太初肩头的重担似乎已经轻了一些,他仿佛瞧见了那一刻,他功成身退、重回阴影之中的一日。 那样他便能放下心来…… “我可修书一封给乃真。”他收回心绪道,“乃真官职虽然不高,却深得三娘子信赖。请他代与三娘子约定在归化城外大青山脚下会晤。殿下以为如何?” 赵渊点头:“便按太初所言好了。” * 众人有了方向,便从长计议。 谢太初当场撰信一封,传令兵快马加鞭出了营地。陶少川带小队随赵渊及谢太初三日后清晨奔赴归化城。接着众人便四散去重新整编队伍。 赵渊便带着陶少川回了大帐,翻看萧绛自宁夏来时带过来的一些简讯。 赵戟登基。 因宁夏之事,赵戟与舒梁产生了罅隙。 严大龙被重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