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三度低音 第1节  (第1/2页)
    《十三度低音》作者:春日夏禾    文案:    双音乐家 古典主义温柔x浪漫主义直率    13度,隔着22个黑白键,是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定弦音差;    13°,不近不远,是乐团演奏时,首席与首席之间的标准夹角;    13c,是祁斯年给白朗的温度。清冽,不刺骨,像多瑙河的河水,波澜不惊,缓缓穿过维也纳老城,成了一首慢步华尔兹。    *    “从你琴弦下流淌出的音乐,与百年前最纯净的舒伯特别无二致。”    *    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与第一大提琴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故事    古典主义温柔攻(祁斯年)x浪漫主义直率受(白朗)    从维也纳到波西塔诺,旅行与美食,交响诗与歌剧。    双向暗恋    音乐相关不会写太多    ps.舒伯特在交响乐上地位并不高,写舒伯特纯属作者自己喜欢    第1章 【1】序曲    也是盛夏。    白朗在一个平凡而晴朗的午后,透过明亮的门缝,偷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热烈演出。    记忆中,干净明亮的落地窗,被树叶染成薄荷绿的阳光,日照的氤氲把走廊拉得很长,彷佛绿野仙踪里的森林花房。    紧闭的琴房门那一边,熔金日光裹挟跳跃的音符奔涌而出,恰如玻璃门格挡不住的那道逆光的影子,正投在白朗的身影前方。    琴声从琴弦下不断流淌,八小节的主题变化出千万种旋律,每一串变奏都散发出五光十色的气息。    复调和弦被分解得如此自然而干净,高音嘹亮如飞鸟,低音沉重包容万物。    巴赫,《恰空》。    白朗背着大提琴,在练琴门房外呆呆站着。    他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音色。    那个人居然用一把小提琴的单薄音色,演奏出了堪比一整支交响乐队的恢弘旋律。    音乐仿佛被他赋予了生命,短短十几分钟,他听到了啼哭、坎坷、欢愉,衰老与悲伤。    第一主题d小调庄严决绝,像暮色下晦暗不明的晚钟。走过第十六变奏,画面陡然一转,d大调如磅礴的浪潮迎面扑来,热情与喜悦渐次堆叠,神明降临人间,发出难以直视的光明。二十四变奏收尾,余晖落入群山,画面烟消云散,悲怆重新拥抱d小调,坠入无边死亡。    一双手,一把琴弓,四根琴弦。    白朗根本不敢呼吸。    逆光的身影被拉出蓝绿色的影子,明亮到像是被点燃的火。    燕尾服和紧绷的琴弓被记忆熔化成水,熠熠生光。    虚幻的梦境里,逆光的影子倏然抬头,视线准确对上门后的男孩,露出一个温柔的微笑。    白朗已经在这里站了很久,肩膀被大提琴勒出了汗渍,皮肤几乎要被北美格外毒辣的阳光灼伤。    时间似乎停滞了,又似乎在下一个瞬间吱嘎嘎向前滑动。    作者有话说:    因为误cao作所以序号上缺了一章,根着章节名称来看吧    第2章 【2】仲夏维也纳    盛夏。奥地利,维也纳。    滴。    白朗蹲下身子,从自动贩卖机出口取出一瓶乌龙茶。    瓶身上冒着丝丝凉气,很快凝结出水珠,被头顶的空调风一吹,冻得人一个哆嗦。    “……昨晚,两艘共载520人的难民船抵靠意大利兰佩杜萨岛,其中184名为无成人陪同的未成年难民……”    “今年共有约150万难民涌入欧洲大陆。欧洲,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    面前的大屏幕播放着画面,音量轻到有些失真,被时不时响起的机场广播完全盖了过去。    新闻女主播说的是德语,白朗并不能完全听明白。但新闻画面足够有冲击力,看得他的眉头蹙起,忍不住抱了抱身边的琴盒。    吱嘎——    行李带转了一圈又一圈,终于停了下来。    属于航班号os302的传送带上,最后一个行李箱早在十分钟前被取走,明晃晃的灯光下空无一人,倒显得背着巨大乐器的白朗愈发孤零可怜,像个无处可去的流浪汉。    “啊——”    白朗眼巴巴地看着关闭的行李口,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哀叹一声,五官都皱成了一团。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不祥的预感成真,他仰头把乌龙茶喝光,顺手把瓶子扔进垃圾桶,认命起身走向问询处。    *    收到eisenstadt orchestra交响乐团的off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