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零之发家养娃 第353节 (第1/2页)
陆夏便是划分区域进行购物,依然是自选的形式,只是在每个区域里就得将钱给付了。 那个区域里有专门的售货员和收银员盯着,就跟小型超市一样,只有两三排货架,拐角处还会放镜子,能让人清楚地看到选购者在做些什么。 如此一来,就能减少偷盗行为的发生。 虽然相对麻烦了一点,可这种购物方式,对于现在来说依然是个进步。 除了大型超市,陆夏还保留了一些门面没有售卖出去。 其中一家门面,陆夏开了一家西式快餐厅。 一开始陆夏是想要去找大白胡子合作的,后来想想还不如自己搞个品牌出来。 反正就那些东西,大家现在也就是吃个新鲜,而且省城也没有出现西式快餐厅,不管是什么品牌应该都会捧场,就跟经常第一家西式快餐厅一样。 于是乎,陆夏就去找乔谦帮忙,让他帮自己去找有相关经验的厨师。 陆夏自己虽然也会做,可到底不是专业师傅,还是差远了。 乔谦现在主营是对外贸易,经常会飞出国,国外还有亲戚,朋友圈也就比较广。 果然,还真给他给找到了。 不仅是老外,而且还不止一个。 有专门负责西式快餐的,也有负责普通西餐的,还有泰国厨师。 乔谦说:“反正你门面多,多安排一些不一样的餐厅,这样也能让购物广场的美食区品种更加丰富,成为大家外出吃饭的首选之地。 如果你不想开这么多家餐厅,也可以让别人开,我想应该会有人感兴趣。” 陆夏感激不已,她哪里会愁有本事的人多。 虽然开店有风险,这些外来和尚的工资也不低,但是陆夏觉得是非常有前景的。 她请这些厨师回来,可不仅仅让他们做饭,还能趁机培养一些学徒呢。 随着发展,大家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由于手里相对比较宽裕,会比较地挑剔。 一些人还对国外的食物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投其所好了。 三家餐厅的装修,陆夏花了不少心思,都是亲自过目,并且提出了不少的意见。 关于厨房的设计,陆夏还让潘嘉木到香港去学习,公费报销所有开支。 这次购物广场的噱头是给得足足的,开业表演是必备项目。 了解陆夏的人,都知道她肯定会搞个大名堂出来。 附近的老百姓早早就已经在等,看陆夏能玩出什么花样。 王秀珍还专门打电话给陆夏:“妹子,你要是想搞个大的,我和你曹哥会大力支持。只要你开口,要多少钱都行,到时候只要给我们的店面打个广告就行。” 王秀珍跟陆夏认识这么多年了,很清楚陆夏的各种营销策略,也跟着学了不少。 陆夏听着笑了起来:“行啊,姐,到时候您就是我们的赞助商,回头舞台背景上会印着你们店铺名字,还会让主持人给你们打广告。” 王秀珍和曹富贵两口子在购物广场开了一家金店,不仅售卖金饰品,还有各种玉饰、翡翠等。 这是他们在购物广场最重要的产业,其他店面基本都是出租出去的,并不亲自管理。 王秀珍这边刚挂了电话,张发财就给陆夏打电话。 这两家依然跟冤家一样,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最喜欢攀比。 尤其是张发财,最喜欢盯着曹富贵两口子,有个风吹草动都跟着走。 对方有的,自己也不能差太多。 张发财也表示自己也要打广告,他跟曹富贵一样,手里那么多店铺只留了一间最大的,其他也都出租了出去。 张发财卖的是茶叶和茶具,店铺装修还是找的陆夏,一整套的中式装修。 店铺里的茶台等家具,都是极为珍贵的木头制作而成,走进去就感受到一种古色古香的宁静。 张发财特别地喜欢,还没有完工就已经预定下一次装修,就搞这种中式风。 之前的欧式风虽然也很好,但是心里总是不得劲,还是觉得自己老祖宗的东西最好。 陆夏也同意了,有人赞助她当然高兴,这样就能拥有更多的噱头,让人知道他们的购物广场。 后来又来了几个要赞助的,陆夏只同意加入两家,若是太多,广告效应就差了许多。 临近开业前一周,陆夏开始在整个省城投放大量传单,传单全是彩页的,里面都是购物广场的相片,以及一些简单介绍,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购物广场里有些什么,以及当天活动等。 陆夏还聘请了民间那些艺术团,让他们敲锣打鼓到处做广告宣传。 有的舞狮子,有的踩着高跷等等,一路很是热闹。 大量的投放广告,将购物广场的火热推向了最高点,开业那天可谓是全城瞩目,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记者全都到场。 距离开业仪式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广场面前已经满满当当挤着非常多的人。 陆夏提前预案,将保全队的职员都调派过来,还跟公安局报备。 因此除了陆夏自己人,还有公安干警维持秩序。 人越来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