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9页 (第2/2页)
少年声如蚊哼,肩上随即被人重重拍了两下,李休宁笑道:小俊不善言辞,说几句话就脸红了,我带他去我屋里坐坐。 老妪点点头,让使女把家里新鲜瓜果洗洗送过去,再去生火造饭。 月书留在堂屋里陪她聊天,知道她这腰酸,当即要给她按按。 老妪闭着眼,她年纪大了,自上次被小凤仙撞到后,腰便隐隐作痛,像是不得好了,后来贴膏药也不济事,月书给她一按,倒是把疼舒缓不少。 你跟谁学的手法?这下舒服多了,替我按这么久,快歇歇,那茶冷了我去给你添些热的。老妪怎么看她怎么欢喜,听到月书推辞,愈发来劲,甚至还责怪道,也不是第一次来家里,勿要再客气。 月书又不能真坐着跟个大爷一样,便揣手跟她一道去茶房。 李休宁家底颇厚,平日虽是与祖母相依为命,可远在休宁的爹娘每月都按时送钱送物回来,家中一切用度都不曾少。 茶房今岁新茶不少,都是早早从太平、霍山、老竹岭买的,价格不菲。 李家老妪辨着茶香,有些许遗憾,一面冲泡着茶,一面埋怨道:这一年到头,家里都没有几个人,今年新茶明岁陈茶,都在罐子里摆着。阿宁是个不爱喝茶的,他爹娘都十几年没回来,家里冷冷清清没有意思。 你们今儿来了,吃了晚饭再走,我亲去做几道菜。 月书好奇:他爹娘为何不回来? 谈到儿子儿媳,老妪长吁短叹。 原来休宁祁氏家大业大,当初她儿子出门做生意亏得不敢回来,正是借祁家的钱财东山再起,后来跟祁家小姐看对眼,就成婚生子了。 我那儿媳是个厉害人物,家里生意打理的蒸蒸日上,日进斗金,说是个女陶朱也不为过。只是她上头没个长兄,家中庶弟后又病亡,偌大家产在,她不愿被几个狼心狗肺的叔伯吃绝户,这才又生了休宁的弟弟,把他写上了祁家族谱,强把休宁他爹当成倒插门的。 这么些年,就没放他回来过一次。我这一把老骨头,实在想儿子了,还得坐上一天一夜的船去徽州看他。 月书看着她抹眼泪,觉得心中发酸,或许是想到家边上教她核雕的老婆婆,她抱了抱鬓发苍苍的老妪。 李休宁肯定比他爹做得好。 不说还好,一说,老妪更愁,摊手道:他也是个矫情人,十八九岁了,给他相看过好些姑娘,不是丑了就是胖了,没一个看对眼的,死活不成亲,平日要么躲在屋里琢玉雕木,要么就去铺子里闲逛。 我这头发一半都是被他急的。只怕到死,我还看不见孙媳妇长什么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