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柳竹秋 第165节 (第1/3页)
做好部署,他嫌宣镇军队出兵太慢,今早硬是单独率卫队向镇虏卫进发,午后来到五梁殿山附近,正好遇上日食。 《礼记·昏义》曰:男教不修,阳事不得,谪见於天,日为之蚀。 天子不仁,朝堂生乱就会激怒上天引发日食。 被迫跟随朱昀曦出征的官员自以为得计,赶忙劝谏:“日食大不吉利,定是上苍的警示,臣等以为此战不祥,请尽早下令收兵。” 朱昀曦以前也很相信星象,后来跟柳竹秋谈论此事,听她说了不少星象学的荒谬例子。 “《四朝天文志》记载,北宋元祐八年、绍圣元年、元符元年和二年,天空都出现了预示天子任用贤臣,朝政清明的流星。可事实上元祐八年高太后薨逝,政局便出现动荡,苏子瞻等贤臣遭到流放,章悖这个大jian相掌权,举荐了蔡京、蔡卞等jian臣辅政,北宋从此走向衰亡。可见所谓天象都是那些星官术士们穿凿附会的说法,偶有巧合,便被他们拿出来糊弄人。其实凡事皆在人为,哪里是天象能左右的。” 他听了首先追算旧账,质问:“你我在皇城下初遇时,你曾煞有介事说什么客星冲犯心前星,所以你才会拦截我的车驾,照此说来当时是在信口胡诌?” 那滑头的女人猝不及防,难得地吃了瘪,连忙钻进他怀里撒娇。 “人家那会儿也是逼不得已嘛,不然早被您下旨拖下去挨板子,暴露真身一命呜呼了,现在怎么能随时过来帮您暖被呢。” 他心境早已改变,不想跟她计较,当场用其他方式找补。 自那以后他就不再迷信天象了。 “历代史书记载了上千条日食,所对应的年份也有太平无事,国家繁盛的,这只是自然的天象,生硬附会即是危言耸听,大战在即谁再敢祸乱军心,孤王定斩不赦!” 他唬住庸懦碍事者,下令摸黑行军,再往前一里来到五梁殿的山脚。太阳重新露头,能清晰观察周围地貌了。 这里山势平缓,缘坡而上全是老树密林,远看像一个个草垛逐层堆叠,延伸至彤云深处。劲风呼啸,干枯的森林沙沙作响,仿佛一只巨大的蚕正在啃食桑叶,听着有些瘆人。 这噪音掩盖了一些真正危险的声音,导致无数箭矢飞到近处才惊醒人们的听觉,顷刻间多人中箭。 朱昀曦身边一名卫兵被射中头部,箭头穿过左额自右耳孔钻出,血腥一幕端端装进他的眼眶。 “有埋伏!” 斥候高声嘶吼,尾音淹没在惨叫中。 朱昀曦敏捷地举起盾牌护住头胸,顺着箭雨的来势看清偷袭者躲在前方和左侧较为陡峭的山壁上,立即下令往右侧的缓坡上撤退。 部队躲入树林,山下喊杀声起,来不及跟上的人已与山脚涌来的刺客交战。卫兵来报:“山下来了很多敌人,人数至少是我们的两倍!” 人们问:“是鞑靼人吗?” 卫兵恐悚:“不,是汉军,打扮和我们一样,只是头上缠了红巾。” 该消息引发一片惊呼:“白莲教!” 白莲教曾是红巾军的分支,作战时头裹红巾做为标致,这个传统保留至今,所以听到“缠红巾”这一特征,人们通常立刻联想到这群本朝最顽固的反贼。 朱昀曦心中持疑,朝廷刚剿灭北直隶和山西境内的寇乱,各处民心思安,百废待兴,白莲教哪来的基础组建数千人的队伍? 但有一点可以断定,不论敌人来自哪个势力都为取他性命,这下免不了要经受劫难考验了。 作者有话说: 1费长房,汝南(今河南省平舆县射桥镇古城村)人。曾为市掾。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事见《后汉书·方术列传八十二》。 2南朝宋宗室刘义庆集编撰《幽明录》,记载女子因思念丈夫化为山石,即望夫石。 3子高,张敞的表字,引用张敞画眉的典故。沈腰潘鬓:南朝·梁·沈约老病,百余日中,腰带数移孔;又晋·潘岳年始三十二岁,即生白发。后因以“沈腰潘鬓”为形容身体消瘦,头发斑白之典。太子这话的意思是对秋姐说:你很强,不稀罕男人的怜惜,但也该想想那个陪你共赴巫山的人现在已经因思念消瘦憔悴。 4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一更有五点。 5出自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6出自董仲舒《春秋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