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7页 (第2/2页)
“先生,大宋需要的大臣是能造福百姓,能做实事,而不是张口闭口仁义道德的人。”这些话,赵旸早就想说了,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机会说。今天正好有个借口,让他把这些话说出来。 “太子殿下说的极是。”今天的太子殿下着实让晏殊吃惊意外。太子殿下真的是每一次都给他惊喜。 “先生,你一定要好好地跟太学的人说。” “是,太子殿下。” “先生,这份考卷,我就不考了。”赵旸说道,“我之前写过有关仁德的文章,没必要再写了。再写,我也写不出什么了,毕竟我学识有限。” “是,殿下。”晏殊把考卷收了起来,“殿下,我们读书吧。” “好。”只要不写有关“仁德”的文章,赵旸都可以。 上到午时,赵旸上午的课程才结束。 “先生,我下午要去看望朋友,没空继续跟你读书,你明日再来东宫。” “是,太子殿下。”晏殊下午要去一趟太学,好好地跟太学的教授说这件事情。“殿下,臣告退。” ?“先生慢走。” 等晏殊离开后,曹许不解地问道:“殿下,你跟他说那些话做什么?” “我早就想说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说。”赵旸撇撇嘴说,“太学早就该整一整了。” “殿下,再整也没用啊,这天下还是迂腐多啊。”曹许对读书人没有什么好印象。 “总比不整强,我可不想以后我的大臣们全都是迂腐,张嘴闭嘴的都是仁义道德。”赵旸满脸嫌弃地说道,“仁义道德又不能让老百姓吃饱饭。” “殿下,他们就是假惺惺。”曹许嫌恶地说道,“别看他们经常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他们没几个人是有仁义道德的,一个个都是虚伪至极的人。” “也不全是虚伪的人,不过大多数都是。”赵旸抬手拍了下曹许的肩膀,“走了,去坤宁宫用午膳。” “今天中午应该有红烧rou吃吧。”昨日见苏轼他们三人吃红烧rou吃得那么香,曹许被他们馋到了。 “小娘娘应该做了。” 在去往坤宁宫的途中,赵旸跟曹许在聊春猎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元松看到前方不远处的两个人,连忙对赵旸说道:“殿下,前面是陈美人和郡主。” 赵旸闻言,抬眸朝前面看了一眼,随即收回目光。 因为隔得太远,赵旸并没有看清楚陈氏母女的模样。 曹许好奇盯着前方看了看:“现在是午时,她们不呆在兰林殿用午膳,在宫中瞎逛什么。” 元松猜测道:“她们过来的方向是福宁宫,应该是从福宁宫出来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