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页 (第2/2页)
“你的爷爷只是换了种方式,永远陪伴在你身边。”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杨筝明白这个道理。 沈自山半生安宁和乐。 八十八岁已是高寿,年老时并无太多疾病缠身。 是喜丧。 可杨筝为什么还是这么难过呢。 她在陈念恩的臂弯里,哭得像个孩童。 -------------------- 作者有话要说: “生也死之徒,死 也生之始,孰知其纪。”出自《庄子·知北游》 第41章 出柜 ===================== 沈自山的遗体告别会在临安殡仪馆举行。 考古学术界的后辈学者, 沈自山教过的学生,敬仰沈自山的民众都来了。 沈自山在花圈和挽联的簇拥中,静静躺着,好似睡着了。 外界再过纷杂也与他无关, 他是那么的孤寂, 陪伴他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空旷。 杨筝胸口别着朵白花。 她深深地, 深深地,凝望着沈自山最后的模样。杨筝想永远记住他。 下午, 悼念的人群散去。 沈自山的遗体被推去火化。 他的遗体经过修容,显得宁静且平和。 火葬场的门炉前,杨筝背过身, 不愿再看。 不知过了多久,工作人员让家属去拾骸骨。 元宜老太不忍心看到那样的场景——陪自己度过大半生的人成了一堆枯骨。 杨筝眸灰暗,她低低道:“我来送爷爷最后一程吧。” 杨净诚陪在她身边。 骨灰,并不都是灰。 躯体经过烈火灼烧只剩下破碎枯黄的骨骼。杨筝要将它们一点点收起, 装进骨灰盒。 人的一生或短暂或漫长,或平淡或跌宕,但最终归宿都在这小小的一方木匣里。 沈自山前半生的困苦与挫折, 后半生的成就与声望都随着这把大火散成了灰烬,再一点一点湮没在木匣的黑暗中。 世上再没了沈自山。 杨筝经历了从悲痛到麻木的心境转变, 此刻她释然了。 她抱着沈自山的骨灰盒,从焚化室里走出来,交到了元宜老太手上。 沈元宜苍老干枯的手轻轻摩挲着骨灰盒, 就像年轻时沈自山轻抚她的面庞那样。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新年的鞭炮声仍在, 世界仍在运转。 过度的悲痛只是徒劳,不仅让生者更加痛苦, 而且让逝者更加内疚。 元宜老太说:“他可算解脱咯。” 她拥着沈自山,艰难地起身,佝偻着背脊,踽踽前行。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