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6页 (第2/2页)
时间再走了两刻钟,公主目夷总算见到了秦国相国应侯的使者。 仆从马车一应物什都留在山下,公主目夷见到的是一位拄杖穿着木屐的老者。这人身体还真是不错,敢在这样的冬日穿的如此单薄,但在看见姜奢还在雪地里面扑蝴蝶,公主目夷又决心不再就此发表任何意见了。待得人影近前来,公主目夷面上显露出了些微的惊异:“应侯?” 来者正是秦国相国应侯本人。 当初随母后从秦国最西的陇西到燕国最北的边城一路游学,公主目夷是认识了不少人,这应侯便是其中之一,不过那时的应侯就已是秦国相国了,但在自己与对方的相处中,对方根本没有什么相国的架子,他的行为处事和那些街巷之处的老叟没什么两样,对她,颇有些含饴弄孙的意味,可是,便是寻常就是最大的不寻常。 那时在咸阳待了半月有余,吃住都是在应侯府上,平日里的所听所见,总能让她与这位老者的相处中带有一丝畏惧之感。他根本不在意妻女生病受伤,为家乡的魏国若是陷于战火之中,多半也有他火上加油,至于秦国,他也不在意那些秦国人是怎么编织对他的骂名,他只在意政令推行下去的时效性。或者说就没有多少东西能够被他放在眼中,被他在意。白刍能够成就‘杀神’之名,未免没有他的助推之力……他的眼里只有当时被险些鞭笞致死时,那位神明给予他的一饭之恩。 是的,田昌意仅用一袋馒头将让这个糟老头几乎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虽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公主目夷都没搞明白:那位宋地的神明是如何跑到魏国去的。 当时的母后尚且问话于他:“神明台的神明虽然于你有恩,但要做到这份上,真的值得吗?” 当时还没那么老的应侯却是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那时听闻这句话还不大明白这意思,而时至今日,公主目夷却有些懂了。 只听见应侯悠然一叹:“哎,没想到会那么没用。” 这没头没脑的谁知道说的是谁。公主目夷面上是一派镇定自若的表情。 应侯接着道:“白刍就这么死了,枉费我给他准备的下葬之处。” 应侯的语气中充满了遗憾,但是公主目夷分不大清这人是遗憾白刍死的简单,还是遗憾准备的下葬之处没有被用上。在公主目夷看来,这位秦国相国实是秦国能够崛起于诸侯的有力支柱,毕竟能够使天下畏秦。不过使得他于世有名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本是魏国一位中大夫的门客,因为被当时的魏相污蔑通齐,差点被鞭笞而死,却是忍辱负重,与当时驻守于魏国的秦国使者返回秦国,以那三寸之舌,终是在秦国朝堂博得了一席之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