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页 (第2/2页)
属于冰雪运动类。”俞汉广避过孟艾那束若有所思的目光,环视了一下其他参会的评委,微笑道。 封建迷信害人不浅,他今天又一次特意穿上了那件“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的T恤,寄希望于自己能头皮硬一点。 结果来到答辩环节,他才发现,大意了。 头皮硬有个屁用。 得头铁才行。 今天会议室人格外多。 除了照惯例参会的孟艾、秦昊天和杨烨以外,万敏哲来了,邹海遥正捏着他的紫砂壶,甚至连赵惠风也出现了。 俞汉广点按着激光笔给项目文档翻页,道:“孙晗的项目是大家熟悉的滑雪,我们的游戏,相对来说更小众一些——” “攀冰。” 他刚听完前一场答辩,频繁提及孙晗,确实是发现两个项目巧合得很: 孙晗和美术组一位叫迟语的年轻同事合作,做了个短道速滑项目。 有设计师的加盟,这款游戏把冰场做得栩栩如生,除了速度和激情,竞争带来的刺激感让人身临其境,不枉费VR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 两个项目的代号还都叫做Ice。 游戏撞型撞名不说,答辩又抽到了前后场。 孙晗和迟语配合相当默契,三下五除二把游戏的制作思路、玩法与预期介绍得清楚。 居于后位的他明显处于劣势。 俞汉广第一次觉得,自己小瞧了孙晗这哥们儿。 另外他也是心生疑窦:虽说冰雪运动游戏愈发常见,撞脑洞在游戏圈不是小概率事件,但扒开这个短道速滑游戏的皮,骨相怎么看,怎么和自己最初的攀冰游戏异常相似。 尤其是孙晗对于玩家获取方式的阐释,同样是从一二线城市的数据入手,同样是借助线下爱好者的力量。 和他的构思一模一样。 邹海遥问:“为什么要选择小众的东西?” “越小众,越不被理解,反映出的,也就越是最深层面的精神需求。掌握住这些需求,能让玩家黏性大幅提升。”俞汉广从沉思中反应过来。 他在攀岩群里潜伏许久,当上群主,的确用了番心思。 因为独特和稀缺,这些爱好者自带优越感,早就形成了一个小圈子。而圈子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身份归属与身份认同。 抱团取暖,坚不可摧。 “或者说,我们是在依靠用户忠诚度的长板,弥补用户覆盖面的短板。同时也让游戏有记忆点,显得不那么随波逐流。” 邹海遥撇嘴:“还是冷门了点儿。” “不冷门。我认为,小众的运动,在未来会逐渐破圈。”俞汉广看了一眼孟艾,“凡事预则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