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第34节 (第2/3页)
跟玉米。” 红薯是难吃了些,现在的玉米也不是后世流行的什么甜玉米糯玉米,都是那种为了产量牺牲口感的品种,特别噎人。 不过顶饱就是了。 现在有些人家里孩子多,两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子每个人才能分两百斤粮食,根本不够吃,所以大人肯定不会舍得换多少细粮的。 唐晚吟听了就松口气,没办法,别的也就算了,住没法好好住,穿也不能出格穿,就剩下吃这么一项了,绝对不能将就! 唐晚吟摸着粮油本本,仿佛摸着五百万的彩票似的。 冉春花家里人口多,除了她大嫂二嫂生了五个娃之外,家里十几口的大人,不缺口粮,兑换了两百斤的稻谷,跟四百斤的麦子,这些回头能够出一百三四十斤的大米跟两百多斤的面粉。 这年头稻米的出谷率能够在70%左右,面粉就65%左右,上到70%的就是富强粉了,那得是机器磨的才行。 卫家兄弟几个用板车拖了好三趟还没把分到的粮食拖完,唐晚吟看着冉春花跟卫老四的媳妇儿站在大队部的院子里,面前还堆着一车呢。 今年是个丰收年,收的粮食交足了上交给国家的分量,还能剩下这么多,足够队里分,绝对是件大喜事。 孔秋露只有四百斤的份额,纠结着不知道该怎么换,唐晚吟就拉了她商量:“找我看家禽的人家送的多半都是红薯,你别兑换红薯了,多兑换一些稻谷跟麦子,哪怕兑换一些玉米也好。” 孔秋露听了,觉得有道理,她知道唐晚吟时不时请知青吃饭就是为了消耗红薯的——人家也不会好意思空着手来吃饭,这个带俩鸡蛋,就着辣椒一炒,就是一盘菜,那个带点儿面粉,能烙饼吃。 上回徐立恩还在芦苇荡里抓到了一只野鸭子,也是带到唐晚吟家里来做的。 反正唐晚吟肯定不会让他吃亏,他出鸭子,其他辣椒土豆白菜南瓜,甚至红薯干饭全都是唐晚吟出的,至少够他空手来吃三顿的。 孔秋露唯一担心的就是:“那个谁快回来了吧?到时候还能上你家蹭饭去吗?” 唐晚吟心里也没底,说:“陈东跟付月梅的房子有眉目了吗?要不以后去他俩那儿开火?” 孔秋露挠了挠头,最后还是决定:“算了,不管怎么样,反正我是不想再吃红薯了,你都不知道,男生那边天天吃了红薯放屁震天响,一晚上能被对面嘣醒好几回。” 唐晚吟:“?” 随即反应过来了更是爆笑不已:“哈哈哈哈哈——” 说话间,就轮到她俩了,孔秋露兑换了两百五十斤玉米,五十斤红薯,剩下的就全兑了麦子跟稻谷,一样有个三十五斤。 唐晚吟也差不多,她是一点儿红薯都没兑换,一半换了玉米,这玉米都是晒得半干了的,现在还能勉强蒸煮着吃。 但分回去之后就得晒了,到时候全晒干了,煮来吃就不好吃了,只能磨成棒子面。 粗的能煮粥,细的可以掺着做二合面三合面的馒头。 然后剩下的全都兑换了稻谷跟麦子,这些都是晒干了能放很久的,到时候现吃现磨,生产队养的驴就是干这个的,大队有个磨房,交一两角钱就能磨一回。 带着壳的稻谷,如果不怕陈谷子的味道,放个一两年根本没问题。 当然了,以唐晚吟对白米饭的喜爱程度来说,只怕根本放不了那么久就能吃完。 面粉没那么能放,麦子稍微潮一点就容易发芽,所以要尽快去磨。 当天就有不少人去磨房了,村小的老大爷牵着小毛驴过去,十几斤的收一毛钱,多的就收两毛钱。 这钱一半交给生产队,一半老大爷自己收着,也算是给老人的补贴——老人下不了地,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