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后妈养崽手册_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第2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零后妈养崽手册 第244节 (第1/2页)

    针线啊,橡皮筋,皮尺啊,蛤蜊膏,清凉油什么的。

    人家就死心了。

    看来这村里的确有淘货郎。

    村里当然有。

    就是子敏。

    聂源没让外人来这里放东西,就叫子敏放了。

    子敏一放,那就是最多、最亮眼的东西。

    为了记账方便,聂源还安排了一下学生来陪老拐值班。

    这样也能替换一下老拐吃个饭上个厕所什么的。

    而学生也很有责任心跟使命感。

    账本子记得清清楚楚的。

    也给他们算半天两个工分。

    计到家里的大人头上。

    还得是在学校里书念得好,算数学得好的学生才有这个资格。

    所以一时之间学生为了能有这么一个“干大事”的机会,都拼命学习。

    而家长们一听,哎?

    以前都觉得上学耽误功夫。

    咋现在上学不光不耽误功夫,能学到知识不说,竟然还能够赚工分?

    这简直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啊。

    于是村里上学的风气也起来了。

    这么倒腾来倒腾去的。

    整个村子都有活儿干。

    下地的下地,养猪的养猪,卖猪粪的卖猪粪,做饭的做饭。

    村民自己晚上在家都能缝个布兜子出来,放在大榕树底下用石头压着。

    卖一个,家里俩月的火柴钱就出来了。

    这里面赚得最多的,当然就是唐晚吟家的孟子敏。

    因为人家爸妈经常去镇上,还去市里。

    自己带东西回来不说,还带着子敏去挑东西。

    子敏进回来的东西当然好。

    生意也就好。

    会赚钱。

    但是村民也不嫉妒。

    因为大家业务面不一样。

    村民主要卖的都是自家种的菜跟自己做的手工玩意儿。

    家家都卖,也就没人会觉得子敏卖东西不好了。

    而子敏也得益于这个家家卖的模式,村里人自发给看着摊子,她的时间跟精力还大大地节省了下来,专注于进货。

    ……

    李芳在唐晚吟家外头看了半天,是真的羡慕。

    村里好多人都说孟子敏做生意赚的钱,比一个大人拿工分分的钱都多。

    快赶上人家在厂里当工人的了。

    但李芳知道远不止这些。

    因为唐家的生意,不止这一点。

    那个孔秋露,就在唐晚吟家里做衣裳。

    做一件收几毛钱手工费。

    她很会做衣裳,又新潮又好看,还省布料。

    哪怕她说剩下的布头都要给她,她做的衣服布料也比别人省。

    好多人都是直接来孔秋露这里,跟她说自己想做个什么衣裳。

    然后孔秋露也热情,先不收钱,给人量尺,计算,告诉别人要买多少布。

    人家一听,孔秋露这里用的布料比自个儿算的少,那肯定就扯了布在孔秋露这里做衣裳了。

    因而孔秋露的生意也是相当不错。

    第316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