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7页  (第2/2页)
老汪今天算是领教了。    第75章 现代(下)    [awsl]    [民政局已经搬来了,求求你们原地结婚]    [呜呜呜,珍而重之,故不敢越矩……呜哇哇哇,这是什么神仙爱情]    [国师先生怎么能去得那么早啊?呜呜呜,从此生死相隔、再没有人陪在帝王身边]    [先生,您睁眼看看尘起]    [不,我不管,我磕的cp已经结婚了登基大典图jpg]    ……    汪导的这电影名字就叫做《邺》。    一开始方暇对这电影还是挺满意的。    拍摄中有许多1:1造景建筑、加上方暇一贯高质量要求的道具服装,简直是一个巨大的吞金机器。拍摄中途方暇还去过几遍剧组,凭借着自己的记忆指出了好几个服道化上的错误,然后就是改——这又是一大笔花销。    账面上的资金一点点减少,就连汪导这种大见过大风大浪的都看得肝儿疼,方暇却满意点头。毕竟这部电影对方暇来说,也是有点特殊意义的纪念方式,方暇也不希望这电影拍出来之后无人问津。    怎么才能让一部票房还看得过去的电影亏损呢?    当然是在拍摄过程中不计成本。    ——只要投入得够多,就不怕能收回成本。    电影剪出来方暇当然先看过,成片和拍摄现场的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    不过方暇毕竟是个大忙人,剧组也没去过几次,对拍摄现场的了解也就那样。只是他看了成片以后总觉得……邺帝的形象有点崩。    虽然许多皇帝给大臣写的内容都非常家常,什么“朕就想和你聊聊天”啊、“朕心甚慰”啊、“没有你朕可怎么办”,甚至rou麻到“亲切宝贝”“体朕爱之意”“不负人”[1]等等,但是卫尘起他不是这个画风啊!    不过等看到邺帝探望缠绵病榻的国师那一场戏之后,方暇就完全看淡了。    电影么,看看就得了。    毕竟中间隔了几百上千年,想靠史书上的那点记录完全还原一个人的形象实在有点难度。    方暇虽然在那个世界的几年也没有病过,但是他不觉得自己病了之后,卫尘起会是这个表现。再者,方暇完全没法想象卫尘起低声下气挽留人的模样。    他总觉得卫尘起要是想留人,可不会只是无力地恳求。    想着,方暇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右肩膀,虽然当年那一箭没有扎到实处,但是他还是觉得那地方隐隐作痛。    就算到了现在,方暇也没有想明白卫尘起到底为什么拉弓。    那真是货真价实冲着他来的,要是稍微偏一点,不是扎心口就是扎了喉咙,正常人绝对是没有活路。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