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3页 (第2/2页)
说了咱们村的孩子也不能大老远跑他们村去呀。” “那宁溪口就在咱两个村子的中间,可以在宁溪口建个学堂,咱们这离宁溪口又不远,离其他村子也近,有这么一位举人老爷来教书,村里人要是知道了,不得争相着把孩子送过来,到时候咱们谷儿也送过去。” “至于婉婉,明年就要去参加乡试了,哪有时间去教孩子们。” “婉儿明年要去赶考?”曹娥错愕了道,“没听虞婆婆说过呢。” “这次还没和虞婆婆说,娘您也先别跟旁的人说。”想到庄婉她大伯那态度,谢颜忙提醒了母亲。 看着母亲又忙活其他的,谢颜和庄婉决定去找蔡储说这个事情。 蔡储听了她们的话,看着庄婉好一会儿才道:“那得看看赵夫子答不答应才成,况且若是在宁溪口办个学堂,房子倒是好说,让村里人去帮忙做几天工搭了两三间房子不是什么大问题,谁家不有孩子上学的,就算现在没有以后也会有,庄稼人倒不吝惜这一身力气,但买地的钱大伙可没法出了。” 买地的钱谢颜倒是不担心,几间房子的地要不了多少钱,撑死不过几两银子,就算赵夫子不愿意出她也能出,自家在宁溪口弄了这么个食肆,除了味道好说到底也是因为过往人们光顾,挣了这么些钱,捐个二三两银子办个学堂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谢颜自认为也算得上是个乡村致富带头人吧,既然作为带头人也不能自私到当个守财奴,在古代这种地方,银子不过是一堆石头,钱越挣越多,用在有用的地方才能彰显价值,抠抠搜搜却并不是她的性格。 不过学堂的事她也不想大包大揽,若是需要的她再出面,而且也得先跟赵夫子商量过才下决定,说不定人家根本不想要别人帮助。 “今天晚上还不得空,”蔡储道:“等明日再一起去找赵夫子说说,看他什么想法。” 谢颜点了点头,和一旁正跟老张头聊得正愉快的虞婆说了一声,这才拉着庄婉离开。 “两个月前在田里放的鱼苗如今长得不错,咱们去看看吧。” 庄婉自无不可,两人手挽手朝田边走去。 稻花鱼的养殖周期比较短,一般在四到六个月之间,也要赶在秋收之前收获,大的能长到一斤多,正常的半斤到一斤左右,如今在外边能卖到二三十文,一亩地正常情况下能收获一百多斤的鱼,算下来能有二三两银子的收入,这对庄家人家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谢颜看着田里游来游去的鱼儿道:“等八月份丰收时,村里的人定会过来看,明年咱们村估计大半都能搞稻花养鱼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