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5页 (第2/2页)
轻的帝王跪在巍峨的佛的金像前,一点青灯映着他的愁容,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鬓角间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 不惜一切代价,他也要求得来世她与自己的缘分。 你与我,这辈子注定纠葛。 他拂过韩昭昭的衣袖,对她如是说道。 她很少见到他如此笃定又如此强势的一面。 他把她拥在怀里,不再松手。 舞台上,一曲终了,掌声如雷鸣,不少在酒楼里用餐的客人纷纷掏出银钱打赏唱戏的伶人,伶人拜谢。 望着这一情景,韩昭昭的心情有几分复杂,这一场戏太触动她了,以至于让她有了几分不真实之感。 敢用发生在前朝开国皇帝为核心,再加以改编,不得不让她怀疑此人的意图,虽然,看客大概是看不出来的,可是逐渐地渗透,也是可怕的,不知这出自谁的筹谋。 韩昭昭望了周遭一圈,未发现什么可疑的人,自家带来的侍卫皆着便衣,坐在附近不远的一桌上用饭。 于是,她拿了一块银子过去,这银子是用于打赏的。 她并未与那些人去争,待到他们一串串的铜钱送出去之后,人散了一大半之后,她才过去。 手掌摊开,一块银子赫然出现在手心,是那个扮演小旦的女子来接过这块银子的,接过后,便拜谢这位夫人。 中山郡比不得京城的繁华,在这样的酒楼里,也少有出手如此大方的人,初见这银子,扮演小旦的女子还有几分惊诧。 韩昭昭看她的模样,年纪也不大,便开口唤道:姑娘是哪里的人,听你说话,不似中山郡的人。 虽然在中山郡呆的时间不长,但她已经大致能够辨别出这里人说话的语调。 夫人,奴是姑苏人。 唱戏时,她努力用着京城的腔调唱出来、说出来大家都懂的话,可是私下里,同韩昭昭说话时,不可避免地带了些许吴侬软语的腔调。 韩昭昭感慨了一句:姑苏是古来的楚地,我还未到过江南一带,也不知你的故乡是个什么模样。 小桥、流水、垂柳、烟雨、人家。有句诗啊,说的便是奴的故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1) 小姑娘说着说着,脸上露出笑靥来,有着少女特有的活波灵动。 想来姑苏城是个很美的地方。你是来到这里没有多长时间吗? 来这里没有多久,戏班子是在姑苏的,但我们也总会去各地演出,来了中山郡,是因为近日得了贵人的吩咐,听说是给了一大箱银子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