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7页 (第2/2页)
》、《勾股举隅》等等书籍中可窥见一二。 想要编写一整套教材,需要邀请类似梅文鼎这样的科学家参与,发挥得好能够事半功倍。 康熙喜欢数理之学,鼓动他召集名家来编教材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从思想上重视科学的威力,由数学发展开去,到物理、天文、医学等等。否则再好的书籍最终也只会束之高阁,积灰蒙尘。 改变思想,切不能cao之过急。 武拂衣很清楚,她不想麻烦缠身又不愿彻底无所作为。如今的身份是四阿哥,是皇子,却并非是康熙最宠爱的儿子。 谈不上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但也要进退有度。是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去引导改变较好。 当下,没有对胤禟多言。九阿哥不愿意收买书钱,就等他下个月生辰送一份厚礼。又喝了两杯茶,闲聊几句广州城洋商的趣事,在太阳下山前提出了告辞。 今天是中元节,天黑后最好别在外逗留,避免夜路走多了于上鬼。 武拂衣尊重这样的风俗。 临别时,她似不经意地对胤禟说,“说起来,洋商彼得哪怕没到京城却也算见过世面了,从伦敦到广州瞧过大海茫茫。 我等也没这番经历,九弟可想过某天去伦敦瞧一瞧?若真有那一日,说好不史书上得记一笔,爱新觉罗·胤禟,出使欧罗巴第一人。” 要是问其他皇子,比如胤禩,恐怕真没想过离开京城权力中心。 胤禟不一样,他为了经商了解各地风俗,真有一些好奇外面的风景。 反正康熙看不惯他经商,至今没给他封爵位。 与其一直是光头阿哥,要真能做个出使欧罗巴第一人,也算是某种程度留名青史。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明朝的三保太监下西洋,可不就是名垂史册了。 但今天之前,胤禟真没想过飘扬出海。 皇子无诏书不得离京,连去江南广州也要康熙的批准,怎么可能去想欧罗巴之远。 “四哥,你可别拿弟弟开玩笑了。京城要什么没有,我才不稀罕坐七八个月的船去伦敦,那种地方能有什么好看的。” 胤禟如此说着,心里却种下了一颗隐秘的种子,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武拂衣微笑不再多谈,仿佛真就是一句无心戏言。 各回各家,就此作别。 回程,胤禛在马车上一直很安静。 应该说他全程都扮演着娴静的武侧福晋,不论在车厢内或茶馆里从无多言半句。 沉默,不代表不思考。 等重回北郊庄子,瞧着苏培盛差人将牛顿全集搬入书房,在闲杂人等都退出去后,终是对武拂衣问话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