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_第213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3页 (第2/2页)

只负责监察,在对将领或者军队的指挥方面不具有任何权力。

    此外,朝堂政局方面变动不大,除了有些实在迂腐到骨子里看不起女子为帝的顽固非要辞官之外,左王右崔基本稳住了文臣班底,只有一个部门萧庆宁做了改头换面的大变革,原通政司的官员全部去职,空出官职为:

    正三品通政使,一人。

    正四品左右通政,各一人。

    正四品誊黄右通政,一人。

    正五品左右参议,各一人。

    正七品经历官,一人。

    正八品知事官,一人。

    通政舍人,无品级,无定员。(注)

    官场老手才能看得出来,这里边的巧妙之处在于无品级无定员的通政舍人一职,比如白靖文、姜明允和林少游这些分散在各衙门的年轻文官便成了通政舍人,主要由萧庆宁选定或者各衙署长官推举,很显然,通政舍人绝不仅仅是政务实习官,而是皇帝和各朝堂大员的心腹。

    其中,正三品的通政使由慕容雅博推举的,原中书省参知政事俆贞文接任。

    左右通政也是慕容雅博从中书省派遣过来的、具有多年政务处理经验的主战派文臣。

    其余官职萧庆宁是向户部尚书许世辅、工部尚书钱溢谦要的人,考虑到各个尚书衙门处理实际政务类别不同,萧庆宁也从吏部、刑部、礼部和原兵部都要了人,而由于她之前跟左王右崔做过交易,也给了王延年的孙子和得意门生,给了崔固安的小儿子相应的职位。

    剩下的通政舍人基本都是白靖文和姜明允、林少游拉拢过来的年轻主战派文臣。

    文武既定,那就应该直面来自北边的最大的威胁了。

    为了知己知彼,想搞清楚自己的家底,萧庆宁命御营和各州郡卫军做了一项全面的统计。

    裴定方的御营中军还有六万兵,陆安国的御营左军有五万人,李良弼差不多也是这个数,至于落到岳芝手上的御营前军,经过张泰这些年踊跃响应宣和帝裁军,加上通天阙外、白狼河河边死伤无算,前军只剩两万人,而且几乎没有剩下能打的将领,无奈之下,只得难为岳芝把山海郡的卫军合并进来,这样满打满算,岳芝手上可用之兵也有了御营军的规模,人数在六万,一万是骑兵。

    至于御营后军,由于昭平王府远在越州,山高皇帝远有时候也有好处,南云霁这些年基本不听宣和帝的裁军旨意,反而听从慕容雅博的建议加大募兵和练兵的力度,她手上兵力最多,有十万之众,问题在于南云霁这十万人难以全部投入北境边线,主要是西南边的越人仍时有叛乱,不要以为燎人不会cao弄地域政治,他们的使团会伪装成商人秘密穿越整个大宁,与南边的土司首领时不时在南疆兴风作浪,加上路程、军耗等等客观问题,南云霁必须把部分军队留在越州。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