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6页 (第2/2页)
怎么办? 当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这么做肯定能减少损耗,节省大量运输人力,杜绝地方官员侵占税收,不过现在萧庆宁是真不敢为了这笔钱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还是怕那句话闹大了,燎人不来自己家里后院走水,得不偿失。 于是,萧庆宁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第117章 将相和 你看这样如何? 萧庆宁直视许世辅, 说道:先前朕让你和王崔两位公相挑人去淮州整治官场,你所说的税制改革便先从淮州个别府县尝试,摸索一套经验出来, 从府县开始到州郡,然后再到全国, 毕竟兹事体大, 燎人又随时可能南下,当此关头, 实在不敢冒然推行如此之大的税制变革。 作为从底层成长起来的户部尚书,许世辅什么人情世故、官场规则、政治考量他能不懂?萧庆宁一开口他便知是两全之法, 忍不住又要起身恭拜, 萧庆宁却伸手让他打住, 说道:具体如何施行你先写一份章程出来, 待朕与诸位大人看过之后再做决断,但朕把话放在前头,朕支持你施行税制变法, 此事若能办好你许大人便是大宁革新功臣,你尽管放手去做, 朕给你兜底。 许世辅难言激动, 拱手道:臣绝不负陛下厚望! 萧庆宁再看礼部尚书章丰饶,前面王延年、崔固安和许世辅都已有进言, 作为礼部尚书的章丰饶自然也有准备。 陛下, 除了派遣使团去西凉之外, 是否考虑另派一个使团前去燎国炎都? 这萧庆宁倒没想过, 问道:何意? 章丰饶道:一是礼节, 我大宁乃□□上邦, 便是宣战也要守住一个礼字;二嘛 他面露得意之色, 说道:燎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名义上是统一了草原,用的却不过是杀伐手段,许多部落只是屈服于燎人yin威,绝非诚心归服,且臣听闻,便是燎国王廷的六位极勒烈也并非一条心,四太子金骨阿隼那去岁来我朝觐见,说是要在炎都筹备另外一个礼部以便在燎国开办科举,还要在燎国推举汉制,好坏臣不评说,却知阿隼那此举实际是得两个人支持。 看看,能做到尚书级别的官员,不是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而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宣和帝在位,他们绝不会谈论燎国,恭恭敬敬拿出议和姿态,现在换成了萧庆宁,他们对燎国朝廷的理解便都出来了,萧庆宁庆幸自己留住了左王右崔,且没有对这些高级文官下手。 萧庆宁也知道这桩事,当时金骨阿隼那还两次邀请白靖文去燎国当礼部尚书,萧庆宁顺着章丰饶的话问下去,是哪两人?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