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状元后扶持长公主登基_第25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0页 (第1/2页)

    即便左王右崔和方希直心胸宽广再度征召了这批起复派文臣,但从立场上来说,李濂和董允这批起复派文臣,跟左王右崔等文官集团就不是一路人。

    当然,萧庆宁也不会现在就把李濂和董允这些人安排到朝堂里跟王延年和崔固安角力,现在的局势不允许朝堂之内发生党争,她这个皇帝要做党争的仲裁人以控制朝局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而且她自己从心底里抗拒党争这种只会内耗而毫无实质作用的权力争斗,如果可以的话,她理想的朝局状态状态是官员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把心思专注于当下政务与白靖文所说的时代进步。

    但人心总是如此复杂,再贤君良臣的朝廷也少不了人心的算计和斗争,如果非要用一些权术制衡的话,那么现在对李濂和董允这些人的安置,萧庆宁反而要卖左王右崔一份人情,她不会让李濂和董允这些原本与左王右崔或者六部尚书有龃龉的起复高官留在京城担任京官,而是把他们外放到州郡去。

    外放不代表会辱没了他们,给他们一州一郡布政使的职位和权力,让他们成为封疆大吏,现在许世辅不是要在淮州以外的州郡实行税制改革么?萧庆宁不是打算让姜明允和林少游回江州接触海禁开放海贸么?那么这些州郡必然会遇到各种巨大的阻力,下面府县的官员以及各州郡王公侯爵等等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萧庆宁没法处处兼顾,一个人也不可能兼顾得过来,这时,她能做的就是派强硬的心腹之臣到地方州郡担任一把手,亲自任命布政使配合整肃官场、改制税收,甚至可以给巡抚、总督等职位充当布政使的上司,总领若干州郡政务。

    总之,萧庆宁既不会让起复派文臣与原议和派班底在京城发生党争,也不会辱没了起复派官员的面子,更不会让左王右崔为难,同时顺利配合她要推行的政务,为她后面清理议和派打好基础,在看似纷乱纷杂的政局之中,找到了一个五全之法。

    在跟这些起复派的文臣武将见过面,把话说清楚之后,萧庆宁就要进入一个繁忙的人事调动期,其中关节千丝万缕,她站在无数的权臣高官中间,致力于把所有的线头都牵引到合适的针孔去,人事的调动是为了政事的推行,政事的推行是为了人口和税收的增加,如此种种,归根结底是为了支援北边的站场,为了更燎人打出一个结果来。

    武兆二年的春天,整个大宁便在频繁的人事调动、新政推广、征兵练兵、运送粮饷、支援北边战场中继续维持着运转,萧庆宁便也没日没夜的扎在这些政务当中,除了北边的军报,各州郡送上来的奏折每天能把她淹没,幸而她有先见之明扶持了通政司,白靖文直接和她同居于咸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