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6页 (第2/2页)
熟胜算极低,如此一来若是形成长期战事,现在国库再充足也未必就能支撑战事消耗,更何况还有将士伤亡需不断征兵的问题。而朝堂之上,也是反战之臣占了大多数。如此一来,司老尚书便更成了异类,更被老皇帝视为事事与自己作对的眼中钉。 鞑靼族派来使臣时,老皇帝就知道来者非善,使臣在来给大蘅国下马威的同时也是在试探。能当使臣的人,又怎会真的只知嚣张不知收敛,无论是使臣还是副使,都是在通过老皇帝的反应和大臣们的态度,探清大蘅国军武的虚实。若是老皇帝态度强硬,全然一副不惧开战的姿态,使臣一行人自会在之后有所收敛,然老皇帝却是步步退让,于是使臣越来越猖狂,因为使臣要知道,大蘅国是否即使皇帝已经被冒犯到极致,也依旧不敢轻易将开战摆上桌面。 使臣在楚岳峙逃离后,对司渊渟下手,副使如何能不知司渊渟即便身份不如楚岳峙,也定不会是可以让他们随意欺辱之人,然而副使由始至终都袖手旁观,鞑靼族想要开战的心思几乎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其实若非出了司渊渟的变故,老皇帝本来已打算在使臣一行人离去后便向鞑靼族提出和亲。老皇帝膝下并无公主,故而已然安排,要在郡主和县主中挑出合适人选,特封为公主送往鞑靼族和亲。 然,在惠贵妃的算计下,出了司渊渟的变故,老皇帝与使臣一行人可说是直接撕破了脸面,在下令彻查使臣等人为何会被引到那条回撷芳殿道上的同时,早已暗中得知自己女儿做了什么好事的翰林学士,及时入宫觐见,主动向老皇帝道明是自己女儿惹出来的大祸,虽万死不能辞,却也并非没有补救之法,此前圣上的打算是以和亲换取和平,然是否可行却是未知之数,但现在,圣上大可借使臣意欲对皇子不轨之事发难,与副使等人讨价还价,并同时,借司渊渟之过问罪司家,除去司老尚书这个骨鲠之臣。 翰林学士将自己女儿当成弃子,也成功让司家被皇室所抛弃掩埋,而老皇帝割让城池五座,换取来边疆十年的安定。 老皇帝后来更加宠信和依赖翰林学士,无论是翰林学士大义灭亲之举还是及时献策为圣上排忧解难,都让老皇帝对他相当满意,更看在翰林学士这“暗中立功”的份上,并未对惠贵妃做出处置,只是后来一直到惠贵妃病逝,老皇帝都再未有去见过惠贵妃。 惠贵妃在后来的几年里,尽管母家尚在却分明失了依靠,虽未进冷宫却也再难复宠,于是终日郁郁寡欢,直到她已无印象的司公公自请去其殿中服侍,半年后,她便因病而亡。在她死后,翰林学士因痛失爱女而一病不起连续三日告假早朝,于是老皇帝下旨厚葬,并在原来的贵妃之名上又再追封了由其亲笔所定的谥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