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 第91节 (第2/2页)
休息。 这回真感觉到头晕难受了,之前一直在强撑着,现在慕书玉只想倒床上睡觉,裹紧被子出出汗。 就在这时,门外有婢女敲门,慕书玉疑惑,过去打开。 “大人,这是殿下吩咐厨房煮的姜汤,请您喝下。” 姜汤还在冒着热气,慕书玉接过,摸了摸碗身,还行、不算烫,是可以直接入口的程度。 婢女站在门外没走,看来是要等她喝完拿碗再离开。 于是,慕书玉喝了下去,接着将空碗递给婢女。 那婢女接过道:“慕大人,要是您还觉得难受,请传唤下人叫大夫前来,万不要忍着。” “我知晓了。”慕书玉点头。 婢女这才走了。 “殿下真贴心,这么关爱下属……”慕书玉嘀咕两句,转身关门睡觉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那碗姜汤的缘故,又或许慕书玉本来身体素质就不错,裹紧被子睡了一晚后,第二天精神就好多了。 裴妙珩见到她,问:“慕大人,今天感觉怎么样?” 慕书玉:“多谢殿下昨天晚上差人送的姜汤,书玉感觉身体好很多,没什么大问题。” 严忠明在一旁听到,不由得想殿下还挺看重慕书玉。 “平阳这雨一共下了几天?” 昨天到达平阳已晚,是以不少事情裴妙珩都没有来得及询问,现在他询问平阳的官员:“堤坝那里的情况如何了?” 平阳是个小地方,最大的官位就是正四品的一方府丞,平阳府丞为孙大人,底下管理着知府、同知。 水患之事便是由他全权负责。 此刻,这位孙大人答道:“回殿下,这雨断断续续,一共下了快五天了,好在雨水不是很大,堤坝那里只冲垮了一小部分,能控制住。” “只要及时修好就行,不会危急平阳城里,倒是……” “倒是什么?”裴妙珩看过来。 孙大人赔笑着说:“倒是城外的村庄田地有些受损,那些村民的生计大概会遭受严重影响,下官已经向朝廷奏请,希望能够尽快放粮食施粥。” 严忠明在一旁听着不禁点点头,这位孙大人倒是应对的还算不错,没有造成水患的进一步严重,有流民出现。 慕书玉跟在裴妙珩的身后,却是眼神一闪,道:“殿下,下官想去堤坝那里瞧一瞧。” 裴妙珩还尚未说话,孙大人先开口道:“这就是我大盛朝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状元了吧。” “听说慕状元九岁便为秀才,当真是年少有为,又是古往今来唯一的六元及第者,有此等优秀的人才是我大盛朝之福气。” “陛下必然龙心甚悦,一定非常欣赏慕状元。” 孙大人笑眯眯地夸奖完后,转而又说道:“慕大人年纪轻轻,想做出一番功绩的心,本官能够理解。” “只不过堤坝那处危险,随时都有决堤的可能。” “殿下和你,一个贵为王孙贵胄,一个又是才考中状元不久,正受陛下青睐的时候,没必要亲自以身涉险查看情况。” “不如下官命人每日去探查,回来第一时间禀报殿下即可,殿下觉得怎么样?” 裴妙珩却没有回答孙大人,而是转头看向慕书玉,问:“你认为呢?” 慕书玉:“殿下,下官还是想亲自去堤坝那里看一看。” “那便去。”裴妙珩道,态度不容置喙。 孙大人不着痕迹地敛了敛笑容,随即却又面色如常地笑起道:“那下官陪同殿下一起……” “不需要,你找人带路便可。” “是。” 裴妙珩等人离开后,一直跟在孙大人身边的管家低声道:“大人,那位殿下会不会发现我们……” 孙大人眯眼:“他能发现什么,难道这位殿下还懂得怎么修建堤坝不成。” “呵,不过是惯例查看罢了,每一回遇上河水高涨不都是如此么,哪一次出事情了。” “我治理平阳有功,既没有水患泛滥成灾,又没有百姓流离失所,陛下还曾称赞于我,他们要想看那就去看,料定他们也瞧不出什么来。” “那慕书玉不过是急于表现罢了,等这位殿下和慕书玉离开平阳就好。” “走吧,应对这殿下实在麻烦,本官要去好好享受一番,放松放松。” 管家闻言跟着笑起,与孙大人一起离开。 另外一边,由于还在下着小雨,慕书玉打着画有青竹的油纸伞,在孙大人派来的人带领下一路来到了堤坝附近。 这边的路就有些不好走了,到处是泥泞,堤坝前还有不少人在忙碌着,看样子是征集修筑堤坝的百姓们。 “殿下,慕大人,不妨就在这里看就行,再近就比较危险了。”带路前来的那人说道。 慕书玉:“殿下,您留在这里,下官打算靠近看一看。” 裴妙珩看她一样,那目光深邃,瞧不出什么情绪,却道:“一起。” 慕书玉惊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