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山射姬】第十七章 (第4/6页)
斤鲜米粉不成问题。 陈肇早就计算好了成本、收益、生产规模,也初步预测了杭州府的市场需求,一碗米粉本来打算定量五两粉,跟王老头商量这件事的时候,王老头笑着说:「大少爷,五两粉哪里够呀,都是些壮劳力,一两米能做二两鲜米粉,谁都知道粉吃少了不压饿!」 陈肇仔细一想,也是,这个时代的人一天就吃两顿饭,这顿早饭是至关重要的,必然要吃的饱饱的再出去做工,他跟王老头商量了一下,决定一碗粉定量八两米粉,半斤,加上卤汁、浇头,保证这一碗米粉分量十足。 这样算下来,五百斤鲜米粉能供应一千碗米粉,这时候的陈肇还没意识到杭州府市民的消费潜力是何等之大。 然后是成本计算,细细一算,陈肇被如此低廉的成本吓了一大跳。 原材料成本低到了让陈肇不敢相信的地步,一斤米做两斤粉,五百斤粉,大约需要二百五十斤粮食,也就是不到两石粮食,按照此时的粮价,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半左右的粮食,二百五十斤粮食大约700文钱左右的样子。 按照一碗米粉市场价格6文钱,一千碗粉就是6000文,足六两银子!当然,这其中只是计算了单一原材料的成本,还有其他原材料的成本,陈肇就算把这些原材料成本往最多算,一千碗粉的原材料价格绝不可能超过一两银子。 然后陈肇初期的投入是什么?陈肇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根本就没怎么花银子,成本在哪里?在价值论中,三大基本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三大要素,米粉产业是轻资本产业,原材料和生产工具陈肇家里面完全拿得出来,其次就是土地,身为大地主家庭,还能少得了地?最后就是劳动力,更不用提了,陈家自己人加上白莲教控制区的忠心教徒,白莲教的这帮人能跟着圣子干活,已经是莫大荣幸,陈肇封他们银子他们都不愿意接,陈家自己人本来就是陈家人,跟着少爷干活那是天经地义。 因此从三大要素的角度来看,米粉产业的成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最多最多要算一个杭州府内的米粉店铺的问题,但是陈肇当然不担心这一点,王世贞是杭州府实实在在的掌权人,不说能用一个低廉到夸张的价格拿到门店,起码能用一个不吃亏,不用多花溢价的方式拿到门店,在杭州府,这样一个门店同样是很便宜的。 工坊有了,工人有了,销售店铺也不用担心,五倍的利润额就摆在陈肇面前,一天就算只赚五两银子,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两,一年下来一千八百两,陈肇这样一个地主家庭一年的盈余也就是这个数。 陈肇一边计算,他的心跳有点加快了起来,学习历史的他,经常能在历史中得知这样的一个经验——华夏原始小农经济的产能,跟近代产业经济相比是绝对落后的,陈肇对这样的经验结论只有字面意思上的理解,但是从没有直观的进行过实验论证,如今他总算明白了为什么产业经济会摧枯拉朽一般彻底打破华夏的小农经济自循环,一间没经过工业改造的手工米粉作坊,产值居然抵得上陈家这样的南方大地主家庭!如果未来香水、白糖等产业一旦上马,利润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接下来自然是话不多说,陈肇留了陈家的下人们跟着王老头学习米粉制作工艺,他自己则先一步前往杭州府盘一个门店,打通米粉产业环节的最后一环。 门店的选址很重要,陈肇希望自己的米粉门店能够位于杭州府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同时最好在一个接近杭州府城门口的地区,根据杭州府市民的习惯,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具有小规模流动性的,这些市民需要出城做工、务农,这一部分人因此也都有这样的习惯——出城之间吃饱早饭,出门干活一天,回来之后吃个晚饭回家。 古人对明代的杭州府有这样的描述:「杭城北湖州市,南浙江驿,咸延袤十里,井屋鳞次,烟火数十万家,非独城中居民也。又如宁、绍人什七在外,不知何以生齿繁多如此。」 这句话说白了,是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杭州城内的人口相当多,不仅如此,有些家庭还有居住在城外的成员,林林总总加起来人口相当恐怖。 陈肇进杭州府没逛多久,很快就相中了一家店铺,巧合的是,这个铺子距离自己的小医馆还不怎么远,周围有不少rou铺、米店,再往里走两步就是各种小商业铺子,形成了一个小规模集群,有典当铺、丝绵铺、杂货铺、线香铺,人流量相当之大。 陈肇找了这个铺子的老板,这人开口就是六十两,还不算税,陈肇寻思着这老板是看自己太年轻,嘴上没长毛,把自己当猪宰了,他也不跟这个老板打唾沫星子,当即花了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