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58节 (第2/2页)
赤子之心。而顾见山从军营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虽然比她夫君小两岁,可是经历的却多。 也许顾见舟在滇南也尝过人情冷暖,只是在她面前从未表现出来过罢了。 陆锦瑶突然问道:“在滇南苦吗?” 顾见舟手上的动作稍顿,随即摇了摇头,“不苦。” 见陆锦瑶一脸不信,他解释道:“自然比不上在侯府的日子,但于我而言,也能接受。那里的人却是苦的,每个人都要很用力才能活下去,他们会跪在地上求我救人,救亲人救朋友,会为了一口吃的大打出手,会算计……” 灾难之下,顾见舟见过那些人困苦丑陋的一面。 可是情有可缘。 若是他,也会那么做。 顾见舟在滇南赈灾时,经常摔泥地里去,那时灾民骂他们贪官。后来去治水,滇南百姓态度才有所好转,顾见舟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苦的是百姓,而非他。 但在侯府长大,还是不能感同身受,他回京之后还是该吃吃,穿着锦衣罗缎,吃着好饭好菜。 这些陆锦瑶从前没问过,顾见舟也没说过。他同那些寒门出身的人还是有所不同,那些官员恨不得和百姓同吃同处,但顾见舟没有拦着她花钱,说什么与百姓同甘共苦的话。 在滇南是父母官,回来依旧是她的夫君。 自家的银子,花也便花了。 她握住顾见舟的手不让他继续按了,“夫君是个好官,朝廷已经想法子让滇南百姓赚钱活命了,夫君再去,就能看见不同的景象了。你们侯府的兄弟,一个救百姓于水火,一个保家卫国,是侯府之幸,也是百姓之幸。” 顾见舟诚心实意道:“我与五弟相比还差得远呢。” “你们一个文官,一个武将,自然有所不同的。”陆锦瑶不知道顾见舟想没想过他弟弟的亲事,所以忍不住问了问,“五弟今年十八了,到了娶亲的时候,你想过他要娶什么样的妻子吗?” 顾见舟:“他要娶妻,哪里轮得到我想,这事该母亲cao心。不过……我作为兄长,自然希望他娶一个自己喜欢的。我们几个做兄长的都成亲了,他这些年征战沙场,也不容易,还是快活些的好。” 顾见舟只是想想,顾见山的婚事轮不到他cao心。 陆锦瑶笑了笑,“我也希望如此。” 顾见山没说何时走,顾见舟也在等上面的调令。 今年,顾见舟还得去一趟滇南,四五月份就得动身,但到底何时去,还得看皇上的意思。 去年是和工部尚书一同去的,今年兴许他自己去? 陆锦瑶打算这几日多去正院转转,若真有什么事她也能说得上话。 长房最近很消停,听白薇说韩氏这阵子脸上一直带着笑,春风得意,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她高兴成这样。 等到初十,陆锦瑶才知道是因为什么,顾见风被调到吏部去了。 吏部主管天下官员的官职任免,众所周知,吏部权力大,有清官,也有不少贪官。 虽然只是从五品郎中,在鸿胪寺还是五品官职,看似降职实为升职,毕竟在吏部有实权。 为此,韩氏还张罗了一桌酒席,特地贺顾见风升迁之喜。 就在正厅,一家人坐在一块儿,一桌好酒好菜。 连正厅的花都换了,颜色鲜艳。 二月份弄来这几盆花可不容易,不知道花房的小厮花了多少心血。 韩氏在饭桌上道:“大爷在鸿胪寺许久了,接见了不少外国使臣,皇上十分看重他,如今去了吏部,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陆锦瑶隐约觉得哪里不对,鸿胪寺的人升迁,再怎么说也该去礼部,为何去了吏部。 但只是一个五品郎中,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毕竟顾见风今年都二十九了,堪堪而立,熬资历这么久也该去别的地方。 陆锦瑶见桌上的人都向韩氏顾见风贺喜,心中就算有疑惑也得藏着。 若是她在饭桌上质疑,恐怕会让人疑心她不安好心,见其他几房升迁什么都不说,而见顾见风升官,反而说这种话,只会惹得韩氏不快,婆婆等人也会不快。 陆锦瑶还没傻到那个份上。 一桌人,好像只有她疑心。 永宁侯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老实本分,虽无大才,可为人挑不出半分错处。友爱兄弟,孝顺父母,况且,他为官多年,兢兢业业,在官场中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从另一方面说,永宁侯府的人,都有才干,皇上兴许是顾及老四老五。 这么想,很快就能想通,那永宁侯只有高兴的份。 顾见风笑得很谦逊,永宁侯欣慰道:“进了吏部多学多看,多向人请教,你年纪不小,同僚中有不少比你年轻的,别拉不下脸。你二弟四弟一个在工部一个在户部,不懂得可以问你两个弟弟。” 这话若是别人兴许会拉不下脸,但顾见风不会。 两人是他的亲弟弟,讨教一二有什么不可的。 顾见舟立刻道:“小弟懂得也不多,只能说是讨论,问是不敢当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