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力能扛鼎 第21节 (第2/3页)
天天早起,就难长个儿了。娘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也是要睡到日上三竿的。” “知道啦。”唐荼荼应了一声,却并不怎么信。 大人们总爱拿“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这句式忽悠小孩,上回唐夫人训珠珠,还信誓旦旦说“娘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天天早上起来给全家人做饭,谁像你,一觉睡到大晌午”。 呵,两边忽悠。 她情绪一向淡,心里腹诽什么,脸上也不显,唐夫人丝毫没察觉,与荼荼一起用过了早饭,各自回院里乘凉了。 临近大暑,就入了三伏天里的初伏,热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早上巳时以后,街上就热得出不去了。 京城坊市街道不宽,坊墙都是光秃秃的白墙,走在城中,也几乎没有树影遮阴。内城,尤其中城十二坊里,是极少看到树的,这片地界紧邻着皇宫和各机密要衙,树影里可能会藏人,有窥探机密之嫌。 去哪儿都没个荫凉,唐荼荼又苦夏,随便出门走走,回来就跟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她也不难为自己,便坐在院里的老榕树下,舒舒服服看起书来,还从前院的老管家那儿借了张躺椅,面朝太阳背朝树荫,太阳把腿脚晒得暖暖和和的。 天儿太热,唐珠珠几个小姐妹也都不来找她玩了,珠珠只好在院里荡荡秋千。 她自己腿短,坐上去,脚跟就够不着地,每当秋千慢下来,就软哒哒地哼唧一声:“姐——” 唐荼荼懒洋洋地抬起胳膊,给她推两下。 没人陪着一起玩,唐珠珠荡了一会儿就觉得无趣了,搬了个小凳坐到旁边,“姐,你看什么呢?” 唐荼荼:“书。” 眼瞅着珠珠要闹她了,唐荼荼忙折了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两幅简笔画,又哄她安分了一会儿,提前体验到了带孩子的心累。 二殿下送来的那半套《太平御览》总共二十本,唐荼荼两天一本,边看书边认字,已经看完了三本了。 这一箱子书,每本讲的都是不同内容,涵盖了花鸟虫鱼、吃喝器用、儒墨道法、珍奇古玩……门门不缺样样有。 书编得并不晦涩,大概随便拎个童生出来都能读得懂,可文法习惯与后世大有不同,又有好多生僻字,唐荼荼看得吃力。 她摸着书页,只觉装订精致,比外边书铺里的藏书质量要好许多,版印清晰,纸张薄透又有韧性,不怕轻拉轻扯。 却明显是一套旧书了,上头做了些标记,标记不多,只在最最重要的篇章侧棱上抹一道浅浅的墨,书里一些精彩句子,旁边也会画个小小的圈,往往三五页里才有一个标记,整本书都没个折痕,一看便知这书主是爱书之人。 每本书的扉页上都盖着个一寸长方的小印,字体是古隶字,笔画圆圆的,唐荼荼一个字也认不出。 她指着那章,问牧先生是什么字。 “这四字是——雅贼藏本。” 牧先生摇头失笑:“这是一枚藏书印,这‘雅贼’说的是眼尖耳聪的借书贼,朋友近邻谁家买了什么书,借书贼都知道,看书必借、借书必不还。在我们文社里头,谁借完书就不见影儿了,我们便笑斥一声‘雅贼’!——这印章以雅贼入名,哈哈,倒是个不拘俗礼的先生。” 牧挂书又细瞧那枚印:“这字笔法奇纵,刀法娴雅,刻制精妙,明显出自篆刻大家。” 刻工好与坏的,与唐荼荼关系不大,她只在意:“这雅贼,是不是什么大儒或学官的名号?” 牧先生琢磨了会儿:“想来不是,这印名生僻,从没见过。能收藏得了半套《太平御览》的,不是大文家,便是大书坊,京城有名的书坊书斋,我都去过,没有哪家以‘雅贼’入印。兴许是哪位爱书的老先生吧,藏书在家里,盖个印儿自得其乐。” 牧先生平时并不是个话篓子,可一旦说起书和作学问的事儿,他就停不住嘴了,尤其是个书痴,蹲在书箱前一本一本拿起来看了看书目,言语间满满的艳羡。 “都是二姑娘想看的书,农桑水利、盐铁课税什么都有,真全呐。牧某可没这能耐,这半月跑了好几家书斋,也没给姑娘找着几本,二皇子殿下倒是给姑娘找全了。” 唐荼荼心中一动:“那你仔细看看,我这儿的半套书缺了哪些?剩下的能买到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