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力能扛鼎_我力能扛鼎 第2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力能扛鼎 第228节 (第1/3页)

    营里的将官少了一半,剩下的,晏少昰都记了个名字,留意里头有没有堪用的。

    不论什么年节,尽忠职守的总是踏实人,只要不过分愚笨,提拔起来必有大用。

    元历跟中原授时历不同,但他们一年也有十二个月,蒙古的年节叫“白月节”,他们也是要过年的。

    “白月”不是白色的月亮,而是因元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圣洁,所以这个月也叫圣月。

    一望无际的原上草也有枯荣季节,圣月里头,草是最枯瘠的,要是大雪连降三日,雪就会冻死牛羊。游牧民族最忌讳这个,所以这一个月里,北元人要穿白袍吉服,载歌载舞,和平地祭祀牧神,祈祷牧神让风雪远离牧群。

    而今年的白月节只比中原的大年初一迟两天。

    军营里渐渐有了风声,都说元军这一个月里不会开大战。

    晏少昰性多疑,孙知坚是老将,一听着这风向,立马紧了紧全军的战意,防着元军反其道行之。

    腊月二十五,拜马神,祭英烈。

    边城苦寒,百姓多信教,有点信仰顶在头上,吃糠嚼咸菜才有劲。佛道与各部落教义混杂,千百年下来,已经溯不着出处了。

    此地也会信仰鬼神,百姓都说尸身缺损的人是上不了往生路的。

    埋尸焚尸的地方在城外的西头,这些年大战没有,小冲突却不断,渐渐的,此地变成一片百姓避而远之的坟场。

    正红的旌旗枯槁成灰红色,残鸦低低盘旋着。

    “祭——”

    礼官高唱。

    军祭礼不撒纸钱,也不哭灵,一来不吉利,也是怕扰乱军心。生人顶多往手臂上捆一条白绳,以纪念兄弟。

    烈酒扬手泼洒,一杯祭天,二杯祭地,三杯祭英灵。

    庄严肃穆的军乐响彻大地。

    第206章

    从祭马庙出来,传令官早早在营帐前候着了,信筒里的卷轴是黄封。孙知坚看见这色,立刻挥退众人,让传令兵上前。

    “殿下,宫里来的密诏。”

    皇上一天一百句话,起码一半都是圣旨,不欲叫人听的、只传给一人的私话就是密诏了。

    信上写:

    【吾儿亲启。

    今冬的十万套棉被棉服已备妥,本欲近日送往边关,京城与通州大雪却连日不断,钦天监观天象,雪停得是腊月廿八了。

    百官亦牵系边关战事如何,吾儿不若回京一叙,年后带着新粮与棉衣再上路,到时另备三军仪仗,一路缓行,挥扬国威,抚恤边军。】

    扬皇家威风,安抚人心的事儿,交给他一个主帅干。

    晏少昰胸口窒闷,懒得重读,把这密诏递给孙知坚,说:“父皇既有此意,孙伯代我回京一趟吧,上马关有我守着。”

    孙知坚面有难色,摆摆手:“殿下快别难为我了,我这两膝的寒疾,风雪里跑一趟,半道儿就得跪着走了。”

    老将军窥窥他面容神色,又笑问:“殿下为何不想回去?回宫吃顿年夜饭,好好歇上两天,快马跑个来回也就是七八天的事儿。”

    晏少昰双唇紧抿成一条线,唇锋上的干皮分了瓣。

    这地方背靠中原,吃喝都能供给得上,饭食不算糟,但男儿没那些润泽口唇、护养皮肤的脂膏,就算有,他也不耐烦费那工夫。

    俩月的大风捱下来,任他是皇子,脸上也皲得涩手了。

    晏少昰猜得到,父皇说什么“扬国威”是假,其实是想扬纪贵妃的“贤名”。

    给边关将士添寒衣一事是纪氏挑的头,让一个嫡皇子回京去接,走时还要备好三军仪仗?

    三军仪仗那是何等场面?前军骑兵,中军车兵,后军步兵,一路缓行,让沿途的百姓都看着,竟是要风风光光地把这十万床被子送到边关去。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