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到唐朝破案 第33节 (第1/2页)
不需要苦瓜水来提神醒脑了,权力之争的冷酷令人脊背发凉。 * 又过几日,西极山女尸案终于有实质进展! 欧阳意在堆成小山一样的笔录里挖出三名死者的关系! 两名死者——郑敏和孙蔓从都资助过一家名叫慈幼院的慈善机构。 丫鬟苏环的供词也提到过,柳锦经常把做双面绣赚来的钱捐出去。 这是目前为止,能查到的三人之间唯一的交集。 任谁也没想到,她们之间的关系竟是同为慈善者…… 欧阳意和顾枫立马赶去慈幼院。 慈幼院在城外,等她们回城时天已经黑。 疏议司灯火通明,韩成则将所有人都召集回来。 沈静也来了,缩在一角,拿着小本本,随时准备做记录的样子。 等待间隙,疏议司诸人先聊起来。 “慈幼院是怎么回事?” “郑敏不是药材商么,认识的都是生意场上的人,当然了,都是男人。平时郑敏和他们除了谈生意,没什么私下交流,偶有谈到生意以外的事,人家就记住了。” 陈理抽出一张纸放桌上,上面的字也很好认,一笔一划,写得很整齐、很清楚,显示写字者的郑重其事。 这是一张收据。 写着‘兹收到吕维大善人捐资纹银二两,助人行善、功德无量’,下面印了郑敏的私章。 陈理:“这是一笔捐给慈幼院的资助款。” 齐鸣:“我这边也是同样的收据,落款人是孙蔓从和柳锦。但数额都没有这位老板多。” 长安城有大大小小数十家抚老助幼的善堂,分官办和民办,官办的就不用说了,由朝廷支出,民办的,有世家财阀建立,有佛家寺庙设的,功能都差不多,主要是救济贫困无告之人。 收留大都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妇孺,每天那么多张嘴要吃饭,开销如流水,所以民办善堂向外界“化缘”是常事。 黎照熙数了数寥寥无几的收据,上面的数额都以贯为单位,有些疑惑。 “虽说善心不分大小,但这真是有点太少了,大老板和大诗人亲自出面化缘,就化到这么点儿钱?” 韩成则解释:“这就是慈幼院的特殊所在了,这家善堂只收女童,被遗弃者、身有残缺者皆可,就是不收男童……” 果然,所有人听罢,都露出恍然的表情。 自古以来,女子无才是德,找个人家嫁了才是好归宿,但女子嫁人又成了泼出去的水,慈幼院专门救济女童,能有多少人理解和支持呢。 诸人又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主办者是谁?” “一位姓石的夫人。其实她也不是多富裕,听说她是孤女,嫁给一个姓项的小商贩。夫妻俩打拼半生攒下家业,感念自己曾经得到过救助,就在城郊建了这个慈幼院。” “石夫人家的布匹生意后来愈发红火,慈幼院几度扩建。父母过世后,他们的小女儿项小兰接手了这家善堂。” “项小兰?”沈静一瞪眼,“就去年德阳坊失火案,那个丧身火海的妇人?!” 初见孙蔓从遗体,沈静惊吓的同时就说过此惨状令他想起丧生火海的项小兰。 当时只是无心的随口一提,哪知—— 冥冥之中,竟有如斯关联。 “是那护着孩子死去的项小兰。想来,项小兰这个主办者身故后,慈幼院遇到极大困难,郑敏她们才会四处募捐,这些收据恰好就是去年项小兰身故那段时间的。” “据柳锦的丫鬟口供,柳锦去年那阵子也变卖了不少首饰。做慈善能做到这份上,已经超过了资助者的范围,她们四个人的关系应该很要好。” “四位女大善人啊,真的可惜……” 闻言,诸人叹气。 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 顾枫风尘仆仆地回来,开口就道:“查到了!凶手去过慈幼院!” 作者有话说: 下一章明晚11:50更新哈。之后正常都是上午7:00更。 第18章 大家心知, 欧阳意出马肯定还查到意料之外的东西。 早摆好两壶水,也不催促,等两人吨吨吨喝个够。 顾枫开口先说。 “慈幼院管事的说, 自项小兰死后,郑敏接手了慈幼院。郑老板平日繁忙,两三个月才会去一次, 每次都会小住几天,和孩子们玩耍。” “郑老板低调,药材铺伙计都以为她是上山挖草。” “今天我们过去, 满院子老小才知道郑敏出事。” 想起孩子们得知噩耗后哭作一团的样子, 顾枫忍不住哀叹。 欧阳意介绍了慈幼院的情况, 道:“孙蔓从和柳锦也常去慈幼院,一个教孩子们读书认字, 一个则教她们刺绣,不为别的,就想女孩们识文断字,以后不会被骗, 学门手艺, 也有个出路。” “有个叫小珠的孩子, 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