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49节 (第3/4页)
的不言自明。 …… 崔逯从没有这么着急上过衙门。 这些天不管卓思衡怎么大张旗鼓折腾旁人,在他这里却是秋毫无犯。 今日他却要崔逯前来商议重要政务,却没说到底是什么事。 崔逯心中略有不安,但一想到王伯棠教他勿要担心,卓思衡未必真敢搅动翻天覆地,他一个刚初出茅庐的外放官,无非是想做出点声响,好教上头听见他没有白来一趟,大多数刚外放的新晋官吏大多如此,不过这却是一个他们的难逢良机。 这些日子崔逯在家也没有闲下来,他四处慰问那些被卓思衡铁腕整饬的官吏,给他们出谋划策,虽说一一被卓思衡化解他却也不急,按照王伯棠知州的吩咐,只将这些人所言所屈记录下来,准备在关键时候与州府官员联名上奏,治卓思衡一个欺官压僚藐视纲纪的酷吏之罪。 郡衙内好似同过去变了样,曾经这里仿佛地方收容无子女老人赡养的德安堂,大家踱步慢行论诗品茗,此时各个脚打后脑勺,有办不完的政务。 崔逯见卓思衡在和一庐陵县来的文书吏说些什么,也不上前打扰,只在一边站着等他们聊完,卓思衡笑着送人离去后才开口道:“卓通判辛苦了。” 如果科举要有阴阳怪气这一科卓思衡也有自信拿状元。作为最擅长此道之人,他虽常常只能心底腹诽,却还是能分辨出皮笑rou不笑的崔逯是何意。 他笑呵呵一面将人往内堂让一面说道:“不过是安排些杂物,下面县里好些事都得重新立起规矩,哪像咱们郡衙门上规矩都是现成的,多亏崔长史一直以来克勤行务。” 崔逯被这话刺得直难受,还是得跟在卓思衡身后假装若无其事。 “崔长史,我查验去岁官列,其中有一个常平仓的仓吏因年老休家,补缺他位置的却是一个户籍不在本郡之人,素来我朝无品级的地方吏员均按‘就地相宜多用郭人’的政旨,为何此人就能特例?还有,去岁还有一个内衙卫的空缺,补任者籍贯青州,我郡在录户籍也未载他父系三代,这人难道是青州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成?单这两件事我想都是长史您经手的,于是特意问问到底是何缘由?” 随着卓思衡语气不变急缓、温温蔓蔓的问话,崔逯的汗却在额头顶越聚越多。 他当然答不出来,因为这两人一个是他的亲戚,一个是他旧日里的学生。 卓思衡并不催促,他很悠闲地给自己和崔大人都倒了杯茶,就这么静静等待他并无所谓的答案。 其实卓思衡在皇帝身边时就发现,最好找漏洞的从来不是钱粮之事,而是人事。 账目差个数,粮食缺个漏,这些都太好补平,但一个大活人的出现和消失,与这个活人有关的一切都能大做文章。 皇上最爱从人事推荐上找官员的茬,同理,官员也乐于在皇帝的人事任免上挑刺,大家君臣祥和都知道哪里一戳就能漏洞,简直是默契。 可见吏部被称为天官不是没有道理的。 卓思衡找崔逯麻烦用得也是同样套路。 御前三年熏陶,不止抄书当秘书这么简单,官吏的行为模式的观察与思考是卓思衡最宝贵的方法论。但他要用这些技巧去做的不说结党营私和为己谋权,而是更重要的事情。 于公于私,他都不会让崔逯这样的人在自己治下的郡衙手握哪怕一点实权。 整理好语言的崔逯终于开口道:“大人请容我一言,任吏之事皆是何大人首肯,下官不敢造次,此等要情还需何大人归来才能有所承对,其中若有……若有隐情,也该何大人处置。” “倒也是这个道理。” 崔逯以为卓思衡终于拿住把柄发难自己,势必速战速决,却没想到他如此好说话。 谁知卓思衡马上接了一句:“今日收到消息,大约四五日,何大人就能归来,到时候咱们再议此事,有劳崔长史了。” 说完他很是不客气的起身离开。 崔逯双手指尖微微抖动,一直到家中仍是不能平息,直至婢女奉上热茶,他一怒之下砸在地上,才将这口气出来。 然而比愤怒更难以抑制的是心中的恐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