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安石离京篇 (第2/3页)
某某人的提升、贬职,哪怕只是个太监,王安石每次都要大费唇舌和皇帝辩论,还不一定成功,总被驳回…这算哪门子的支持?王安石的政敌,一个个都安然无恙,拿着高薪在洛阳盖别墅,天天小集团开会,向四面八方传递反对信息,这算什么政治环境? 上面那些温情感人的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证明了他多次拆王安石的台、让王安石不爽、让改革进度迟缓的罪证! 而这些谈话,都成就了王安石的绰号——“拗相公”罪证之一:成天和皇帝吵,无论什么事,皇帝都得听他的!罪证之二:和所有大臣吵,一点批评教育都不接受! 这实在是个强盗逻辑。吵过架的人都知道:你有来言我才有去语,这才能形成争吵。何以两派一起在吵,只有王安石有了“拗相公”名声,另一边就毫无责任?难道一直是王安石在独自骂街?查年限可知,在王安石得到“拗相公”封号时,老混蛋的“司马牛”绰号还没到手,东坡居士还没机会亲身体验士大夫最高领袖的执政风采,没脱口而出骂出这句三字经。 于是来看:1王安石与宋神宗的君臣关系怎样?答案是比一般的好,但绝没到言听计从的程度! 2王安石的“拗相公”之名到底怎样形成的?是不是一贬义词?我答案是不!这是一独斗官场、坚持新法的改革者所必须的基础精神! 3王安石是不是过分跋扈,连皇帝也得听他话。弄得君臣名份不清,终于最终反目?答案也很清楚,自古改革变法,皇帝从来都只是个助手、配角!要想成功,主角必须得是改革者!在这意义上来说,王安石的所谓跋扈,是最基本的权力! 弄清楚了这些问号,王安石的辞职原因才能有答案。王安石他太累了! 仅仅5年时间,改革涉及帝国财、政、军各方各面,每走一步都要与所有人为敌,甚至要和小皇帝也唇枪舌剑。更可怕的是心灵压抑,王安石己不再是当年那个“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气风发之人… 他一连上了4封辞职奏章。宋神宗挽留了很久,显得非常有诚意。可最后还是同意了。为什么还是同意了呢?他不想再改革了吗?不是的!宋神宗一生都对变法念念不忘,为之竭尽全力、为之英年早逝,在理想上一直未曾动摇。他之所以失败,不在于信念,而是见识、能力上的不足。 失败的种子,也就埋在了这时同意王安石辞职时! 在他想来,让王安石暂时离开。有百利而无一害。首先,他顺从了奶奶和mama。奶奶说得多么通情达理啊“王安石诚然有才,可树敌太多,让他暂时外放。你实在喜欢他,过段时间再调回京,不也一样吗?对王安石本身也是种爱护啊”宋神宗认同。现在局面太紧张了,缓和一下是有必要的。同时让王安石回南方调养一下,几个月后再回来。精神焕然一新,正好投入工作。 其次,关于新法,一方面仍在全国推行,一方面由王安石指定的接班人接手。首相韩绛、副相吕惠卿。这两人是新法核心人物。一个“传法沙门”一个“护法善神”暂时接替王安石工作,不是很稳妥吗? 的确很稳妥,王安石也很放心。在他想来,改革己走上了正常轨道,不管他本人回不回来,新法都己形成规模,只要皇帝本人坚定,这趋势必将越来越好…那么就走吧! 4月19日,王安石罢相。一家轻车简行,悄悄离开了京城开封,没惊动一个官员和百姓。 飘然而去,不慕浮名,走得非常潇洒。只是他和宋神宗两人都不知道,宋朝就此失去了最后一次振作的机会!来日就是靖康大耻!华夏民族,从此一蹶不振! 因他们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