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辞金枝 第229节 (第1/2页)
“看过了,就是早年征战亏了身体,年纪一上来各种小毛病就来了。” “心疾可不能大意,再让太医院会诊,拿个章程出来”太后顿时把辛皇后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念叨着儿子的身体。 兴元帝耐心听完,放软了语气:“想到欣欣的灵柩在别苑停着,儿子的心就无法安定。母后,您就答应了吧。” 太后紧绷唇角,神色不断变化,最终还是心疼儿子身体,选择退一步:“那你要答应哀家,别哪一日突然又说辛木是你和辛氏的儿子。哀家可不承认。” 兴元帝顿了一下,笑着点头:“母后放心吧,辛木不都说了,欣欣是他养母。” 得了儿子承诺,太后这才满意离去。 兴元帝缓缓坐下,脸上一丝笑意也无。 他不再是多年前会轻易动摇的年轻帝王了,就算是母亲,也不能阻碍他的打算。 不过母亲年纪大了,没必要硬来,一步步向他的打算靠近就行,反正他还在壮年,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 而第一步,就是先让欣欣以大行皇后的名分葬入皇陵。 兴元帝走进书房,从格子里取出一幅画轴。随着画卷缓缓展开,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位俊美少年。 少年生着一双与兴元帝相似的丹凤眼,气质清贵。 大太监孙岩守在一旁,对这种情景早已见怪不怪。 辛待诏的画像,皇上若一天不看个一两次,连他都要不习惯了。 “孙岩,你说别人怎么瞧不出辛木与朕长得像呢?” 孙岩嘴角抖了抖,心道画待诏华安福为了哄您开心昧着良心画的,您还真信辛待诏长这样了。 “没眼光。”兴元帝冷哼一声,吩咐内侍传宗人令进宫,商议安葬辛皇后的事。 这趟南行的人各回各家,白英才刚下马,就发现白将军站在门口等。 她忙快步过去,嗔道:“母亲,您怎么不在屋中歇着。” “听说你们回来了,我歇不住。”白将军打量白英,见女儿都好,问起辛柚,“辛公子还好吗?” “就是落水后病了几日,现在都好了”提起那个无论何时都镇定从容的少年,白英眼中满是欣赏。 母女二人进了屋,白将军又问了许多关于南行的问题。 白英一一说了,有些犹豫:“母亲,我觉得秀王让人捉摸不透。” “怎么说?” 白英把破庙中的事说了,迟疑道:“辛公子若是出事,秀王显然是受益者,可给我的感觉又不像他做的。秀王还对辛公子很亲近” “那你呢?你对秀王什么看法?” “我——”白英脑海中闪过秀王的脸,缓缓摇头,“我不知道。” 如果仅指与秀王相处,是很难对他心生讨厌的吧。 这个想法,白英不敢对母亲说。 白将军拍了拍女儿手背:“你去洗漱休息吧,明日陪母亲去祭拜先皇后。” “嗯。” 贺清宵离开皇宫后先回了一趟长乐侯府。 连日奔波,好好沐浴成了奢侈,北镇抚司衙门虽有许多事等着他,也要洗去一身尘土再说。 队伍进城的动静闹这么大,长乐侯府自然也听说了,桂姨同样等在府外,翘首以盼。 第309章 不相信巧合 “是侯爷!”站在桂姨身边的侯府管家望见骑马而来的青年,语气带着兴奋。 桂姨上前几步,眨了眨眼压下往外涌的泪水。 南边的种种消息随着急报传回京城,她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听闻侯爷与辛公子做了利国利民的大事,高兴是真的,可在她内心深处,其实不做这些大事也没关系,平平安安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贺清宵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桂姨面前。 “侯爷回来了。”桂姨笑着,压下因连日积累的担心生出的酸楚。 “桂姨瘦了。”贺清宵看出桂姨的清减,心生歉意。 “侯爷还没吃饭吧?热水是现成的,快去洗一洗,洗完吃点东西。” “多谢桂姨。” 贺清宵沐浴更衣,去了花厅。 花厅中的餐桌上摆满了碗盘,一眼扫去少说有十几道菜:清蒸鸭,龙井虾仁,宫保兔丁,火腿笋汤 每样菜份量不多,色香味无不是顶尖。 贺清宵不是重口腹之欲的人,也忍不住大快朵颐,风卷残云吃个干净。之后漱口净手,准备去北镇抚司。 “侯爷还要出去?” “我去一趟衙门,处理一下积压的事。” 最重要是破庙中的事,看查到哪一步了。 桂姨知道劝不住,在心里叹口气。 要是侯爷娶了妻就好了,侯夫人能劝劝侯爷爱惜身体。 “侯爷,先皇后的灵柩停在何处了?奴婢想去拜祭。” “在别苑。等明日我陪桂姨去吧。” “不用,侯爷有很多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