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10节 (第1/2页)
这小子,是无论如何也说服不了欺骗不过去的。 李斯比谁都清楚,这小子是真把始皇帝当成长辈和亲人来看待,并不是能够用利益说服的对象。 赵泗的存在,促使李斯做出了和历史上截然不同且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于此,赵高死了,胡亥被流放,李斯却经过了考验,正式晋升为右相,成为了人臣极致。 但是! 胡亥的失败也意味着扶苏成为储君的正确性更进一步的增加。 更不用说后来陇西大捷,扶苏归来咸阳。 李斯已经走上了成圣称子为法家开出第二世的道路,但是摆在他面前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悲凉。 李斯知道,扶苏必然会成为储君。 因为始皇帝的儿子一共就那么多。 而扶苏的性格并不是他能够改变的。 所以,自己的努力和改革,最终只能留存于史书,而不是和大秦一同辉煌的存在。 而现在,王翦的话点醒了李斯。 扶苏和自己政见不合,他和始皇帝政见也不合啊。 以始皇帝的性格,真的能够接受自己死后一切的所作所为被彻底改变甚至是被反攻倒算么? 所以……始皇帝他,是在观望么? 李斯认为是的…… 只是始皇帝其他的儿子不足以成为这个变数。 而现在,新的变数出现了! 抛开那个荒谬的想法,始皇帝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以前不管是李斯还是王翦其实都没有染指储君之事,而现在因为赵泗的特殊性,其实他们不可避免的都要身涉其中。 李斯不能光考虑眼前的事情,他必须要想清楚,始皇帝需要的是什么,想要达成的局面是什么。 李斯必须更进一步的观察始皇帝和赵泗的一举一动,乃至于扶苏的一举一动。 他之前陷入了一个小小的误区。 赵泗虽然是扶苏的儿子,但是,赵泗并非扶苏抚养长大啊,相比较于扶苏,赵泗这小子和始皇帝才更加亲近。 “先前陛下说,公子泗是陛下的长孙,其实论年龄来看,公子泗就应该是长公子的长子吧?”李斯看向王翦开口。 王翦点了点头。 李斯闻言心中微动,始皇帝说的时候只是大略说了一下,没有详谈赵泗的身世,但是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宫人是肯定知道的,而且始皇帝也不打算隐瞒,因此李斯想了一下以后单独靠近一个宫人开口询问。 “公子泗的母亲是赵国宗室族长的meimei赵樱。” 宫人并没有什么隐瞒,直接了当的告诉了李斯这一事实。 始皇帝不下封口令,本就有默许甚至是鼓励这件事传播的意思,因此宫人大多都知道其中详细。 李斯得到消息以后一边走,一边垂着脑袋嘀嘀咕咕陷入了沉思。 “赵国宗室……既然嫡系已经死完了,那么公子歇这一脉,也该算是嫡系,况且他还是赵国宗室的族长。” “芈兰是昌文君的侄女吧应该……” 李斯揉了揉眉心,这些身世多少都有些久远了,况且外戚势力早就被始皇帝一扫而空,因此李斯早就不关注这些事情了。 现在一时半会让李斯去换算血缘关系还真有点为难人了。 “麻烦了,这种事情,更适合让那群儒生来……” “我记得赵泗先前和一个儒生有所交好,好像是……孔鲋的弟子叔孙通?” “这个儒生现在好像不在咸阳了吧?” 李斯心中闪过一大堆想法,想了好大一会还是有些不敢做出决定。 “值此之际,先行观望吧……” 这种事情,还是再观察一下始皇帝的态度才好,仅从目前得到的信息,只能说让李斯看到了一丝新的可能,但绝不足以让李斯奋不顾身。 说到底,未至真正的水深火热迫不及待之际。 第一百一十一章 始皇帝亲自教孙处政 关于继承这方面,实在并非法家之专长。 因为法家讲究的是一切为君王的个人意志而服务,君王说谁那自然就是谁了。 但是……李斯以前师从荀子,他虽是法家,但是儒家经典自然也学了一些。 “这方面的话,公羊高似有所说?”李斯皱了皱眉头。 回头还得翻翻书,看看能不能引用一下。 公羊传如果说的和自己想的差不多,那自然是极好的,公羊传倘若说的和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那自己本为法家,提前有了准备,自可以视为妖言以击之。 也算是未雨绸缪,有所准备。 而另一边,宫殿之内。 赵泗也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辅政体验。 始皇帝居于主位,赵泗陪侍于侧,爷孙二人即将面对的是来自于天下各地以及三公九卿成堆的奏折。 天下之事,悉皆付于一张白纸之上。 “念……” 始皇帝指了指案几之上的奏折,赵泗懂事的拿起来奏折一字一句念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