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翘楚朱元璋_第五章 郭子兴收义子元璋守城 立战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郭子兴收义子元璋守城 立战功 (第2/5页)

个平台,3尺长、2尺宽,离地8.5尺(约2.7米),亦作为云梯兵的挡箭牌,固定在平板车和人字梯上。大齿轮轴心距离平台3.5尺(约1.1米)。

    cao作者从支撑梯登上平台,推动手把转动大齿轮,其柱齿就推动小齿轮的凸齿,从而带动折叠梯上翻。当折叠梯和固定爬梯成为直线,就被固定爬梯前端的一对斜头短柱顶住。折叠梯两腿此处外侧各有一个铁挂钩,可以勾住斜头顶柱外侧面的小铁环,固定住折叠梯。

    元军进入阵地后,云梯兵先转动齿轮翻起折叠梯,高达8米。攻城时直接把云梯推近城墙。折叠梯顶端靠上垛口后,云梯车尾端离墙根10尺(约3.2米)左右,接近死角。从垛口向下射杀云梯的步兵,弓箭手必须探出上身。这样就成了城下的箭靶。

    红军士兵没有蒙古兵的力气大,都用短弓,居高临下对付50米以内的元兵,只要射中,都具有杀伤力。交战后,红军弓箭手有的射杀元军的短弓兵,有的射杀爬上云梯的步兵。有的元兵接近城头,红军就用长枪刺杀。

    元军几次轮番进攻都以失败告终,丢下900多具尸体和几架云梯,失望地撤兵。红军死伤300多人,都是因为中箭。

    彻里不花见几个云梯兵丢弃了云梯,攻城失败的怒气发到他们头上,大骂“都是废物”,下令全部砍头。

    朱元璋随郭帅在城头东南角观察了元军的攻城,战后心想:元军用云梯攻城失败了,下次会不会攻门呢?要是攻门会如何攻呢?

    朱元璋不知道在古代已有一种撞车,专门用来撞开城门。他寻思:元军会不会用大木头固定在木车上撞门呢?就像和尚在钟楼撞钟一样。如果这样,就太危险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郭元帅。

    郭子兴赞成道:“尔提醒了我!起事前,我研究过攻城,听闻古代有一种撞车,专门用来攻门。好像安有六个轮子,吊着一根撞木,长一丈多,车高大约七尺,车顶木架上蒙着牛皮,阻挡上方的箭矢。若门外有壕沟,这种撞车就用不上。”

    朱元璋想了想,建议道:“不论元军有无此类撞车,我们还是先做准备,马上派人在城门前挖一条壕沟,两头超过城门,把挖出的土就堆在壕沟两边,形成土坡,里面的土坡和城墙间留出四尺宽,人马可以出入。”

    “此法甚好!简单易行。只是壕沟的土都堆在城门一边,打一排木桩、钉上木板挡住,可以作为掩体。必要时派弓箭手出城阻击。”郭子兴补充道。

    接着,两人商定好壕沟的具体尺寸:离城门20尺(约6.3米),沟长22尺(约7米),两头超过门边6尺(约1.9米);宽10尺(约3.2米),深5尺(约1.6米);木桩挡土墙高3.8尺(约1.2米),离城墙四尺(约1.27米)。

    随后,朱元璋立刻传达郭帅的命令,通知汤和连夜派工事部队施工。这支部队是朱元璋在当探子时,给汤和出的主意。

    他说:“部队行军、打仗,既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要建造营房、工事,要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才好。”

    汤和觉得这个主意很好,就提拔一个当过木匠的做百夫长,组建了工事部队,其中大部分人当过木匠、铁匠、篾匠及砖瓦匠等。

    次日早上,郭元帅登上城楼向下俯瞰,壕沟工事已经竣工,平面成“三”字形,挡住了城门,靠近挡土墙的松土夯平夯实成三尺宽的坡顶。壕沟和挡土墙形成了南门的一道牢固屏障。

    朱元璋乘热打铁,对郭元帅建议道:“是否请孙元帅几个来看看,教他们也如此?以免东门或西门被破。”

    郭子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东门、西门不挖壕沟,南门的壕沟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因此,他就叫朱元璋请孙德崖等四个元帅前来参观。

    孙德崖他们来了一看,听说是防御撞车攻门,觉得不错,见当天元军没来攻城,马上派人在东门、西门前挖起了同样的壕沟。

    吃了败仗的元军前锋退回二铺村休整了五天。派出的探子发现壕沟、土墙工事后,层层上报。彻里布花听闻后跑来观看,却看不出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他没有撞车,也未见过、听说过撞车。因此认为,可能是当元军步兵攻进城后打开城门时,防止骑兵及大部队冲进城。

    彻里不花在城东吃了败仗,次日改攻城南。还是老一套战术——长弓兵先放重箭施威,短弓手进到距墙50米以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