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翘楚朱元璋_第八章 闯天下取山寨得兵三千 横涧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闯天下取山寨得兵三千 横涧山 (第6/6页)

推算了此仗,呈象有‘明火炙猪’。我们可用火攻,迫使他们投降。”

    朱元璋问道:“如何火攻?”

    国用道:“把布条浸满灯油,缠于箭端,点燃后发射,引燃他们的营房。”

    由于寨营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横涧山的栎木、山槐建造,容易引燃。于是,朱元璋决定采取火攻战术。准备好燃料箭后,第三天,汤和率驴牌寨三千士兵包围了南寨。

    朱元璋命冯国用兄弟俩率部负责监视、阻击东寨的援兵。花云、费聚等兄弟带领降军镇守西寨,防范北寨的援兵。然后令郭兴、郭英各带一批弓箭手分别从东西两面向寨后、两侧的营房、发射点燃的火苗箭。火势很快封锁了后营,切断了逃往山上的道路。

    寨里除了有几缸洗菜、做饭的水,没有准备防范火灾的水。士卒平时洗脸洗脚都是到寨子外面的池塘用水。

    红军接着射烧前面的营房。南寨的黄军士兵惊慌失措,纷纷涌到前面的广场。朱元璋望见后,哈哈大笑,说道:真是应了冯兄的推算——明火炙猪。

    此时此刻,朱元璋组织的“宣传队”开始喊话:黄军弟兄们,只要尔等投降,举手出来,皆不杀!

    南寨的镇抚不服气,命令百夫长带领一批士兵冲出寨门。周德兴带队的两排弓箭手立刻轮番开弓,密集的箭矢无情地射倒一片。黄军那些土兵没有受过正规训练,能够拉弓射箭的没有几个,无力掩护突围。最后镇抚只好下令投降。

    为了防御火攻营房,得到消息的东寨和北寨在山寨六十米外设置了一圈栅栏战垒,高约4尺(1.27米),布兵日夜严密防守。红军休整了三天,朱元璋把训练过的俘虏分成三个梯队,向东寨战垒发起了强攻。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攻破了战垒。黄军残余部队被迫撤回营寨。

    次日上午,朱氏红军依然采取火攻,用火苗箭先引燃寨后、两侧的营房,再攻击前面的营房。最后迫使东寨黄军投降,俘虏两千多人。如果再攻占北寨,缪大亨就无路可逃了。

    张知院见红军几天时间连拔三傍寨,三战三胜,明白大势已去,建议缪大亨突围,结果遭到拒绝。于是,自己偷偷下山溜了。缪大亨和他的儿子心高气傲,仗着有粮有水、兵力多,坚持固守。他们一面封堵山路,加强了南面、东面的戒备,一面调动善战、善射的亲兵到北寨外围战垒抵抗作战,由他儿子亲自指挥。这场战役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月,伤亡基本相当,形成僵持状态。

    朱元璋无可奈何,决定另辟蹊径。他与当地人冯国用两兄弟商议此事,冯国用告诉他:缪大亨有一个叔叔,叫缪贞,住在定远郊区的乡下。试试请他劝降。于是,朱元璋携冯国用带上两石(今114千克)粮食作为礼品找到缪宅,登门拜访。请他劝说缪大亨不要为腐朽的朝廷卖命,加入红军,建功立业。

    缪老汉原本对元廷就有看法,听知贾鲁十万大军居然兵败濠州、自己病死军中,觉得大亨帮这个风雨飘摇的朝廷卖命凶多吉少。这回遇上朱元璋,也算契合。朱元璋及冯国用一番情真意切的言语打动了他,答应劝说侄子。

    他坐着自家的棚顶马车,跟随朱元璋来到大横山北寨。在叔叔的劝说下,缪大亨终于走出山寨,答应归附红军。朱元璋让他带领剩余的一万多兵马暂时驻扎横涧山。

    朱元璋深谋远虑,首先任命郭兴为千夫长、郭英为副手,从俘虏的八千多士卒中挑选一千适合射箭的组成一支弓箭部队。虽然弓箭数量远远不够,朱元璋认为以后可以补充,而训练弓箭手,为攻城略地做准备,事不宜迟。

    郭兴,生一张椭圆略胖脸,长一对银河眉——眉宽有角,浓中见轻,轻中带浓。眉下嵌一双象眼。印堂宽度适中,下挺一只天胆鼻——山根现断,年寿高耸,准头圆润微低;兰台、廷尉微微内收,鼻大气足。

    古代面相学认为:银河眉者为人处世缓和,性情温和自重,人缘极好,常带桃花。象眼主使性善,福禄寿俱全。天胆鼻主使胆大过天,智勇双全,事业多有凶险却能成功。少年创业,六亲难靠,白手起家,宜于武职。

    朱元璋把其余的俘虏分给花云、费聚、耿再成、张赫、徐达及周德兴、吴良、吴祯带领,任命他们为千夫长。

    降军的原镇抚及千夫长留给缪大亨安排。后来,缪大亨多次作战立功,成为名符其实的元帅,最后镇守扬州、造福百姓。

    注释:

    1搭膊:前面带有一个兜的布腰带。

    2奇门遁甲:中国古老的一门术数。它往往被作为卜算之用(预测欲做之事的吉凶)。奇门遁甲源于感性思维,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形象、比类取象的联想力,以及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极数通变的象数思维等方法。它在周秦时期称为“阴符”,汉魏时期易名“六甲”,隋唐及宋元时期改称为“遁甲”,明清时期统称为“奇门遁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