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箱子里的大明 第440节 (第1/2页)
朱常洵不可能去招募二十万乌合之众,别说他够不够钱招募了,真要是募集了这么多手下,那和造反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朱由检肯定会暂时停止剿匪,命令全部明军优先围剿福王。 朱常洵气得不要不要的:“你到底要多少?” 白鸢:“两万。” 朱常洵怒:“你不如去当流寇,用抢的还快些。” 李道玄在旁边乐得不行,看戏看戏。 倒是樊尚燝终于看不下去了,开口道:“白先生,差不多得啦。福王肯出钱那是好事,但这驻守洛阳的责任,本来是在本官身上的,你就当帮本官一个忙……” 第三方合事佬出场了! 白鸢见好就收:“这样吧,一万两不能再少了。先给钱,我的人再进城,不见到银子,我的人就留在小浪底看戏。” 朱常洵气得不要不要的:“好,给你,给你便是。” 他气得跳起身来,一甩袖子就回了福王府去。 至于送银子什么的,那当然是他的手下来做,不可能当场就完成的。 待他走了,樊尚燝才开口道:“白先生,我看你一直在小浪底和河津县城施粥济民,不是那种贪财好货之人,怎么今天非要揪着福王出银子?” 白鸢笑:“把这些银子讹出来,散给逃难进城的难民们,岂不更佳?” 樊尚燝哈哈笑了起来:“此言有理,甚是有理啊。” 第746章 咱们随意一点 洛阳城,东门。 朱常洵带着自己的五百亲卫兵,一脸不爽地坐在城楼上。 目前流寇在东边的开封附近活动,要来就会从东边来,所以他把自己的五百亲卫,全都调到了东门。 樊尚燝组织了大量的民团乡勇,给他撑着场子。 朱常洵正在心里很不爽地咒骂着自家的祖宗,当然,不是骂太祖,而是骂后面的几个祖。 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其实是很好的,他把几个儿子分封在几个重要的城池,让他们带着兵,以此巩固老朱家的基业。 但是朱棣玩了一把靖难之役,让“藩王带兵”的坏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后面几个皇帝,都换着花样的削藩王兵权。 到了朱常洵这一代,堂堂福王,坐镇“天下的中心”洛阳,手里却只有五百亲兵卫,多一个都不敢。 朱常洵心里骂:老子要是有老祖宗朱棣分封燕京时那么多兵,还怕蛐蛐一群流寇?他娘的!老子这一代藩王,真是活得狗都不如。居然还被一个乡绅讹诈了一万两。 想到这里,他就转向了旁边的樊尚燝:“巡抚大人,那姓白的收了钱,怎么还不来?” 樊尚燝:“来了来了,你看。” 朱常洵转头过去看…… 小浪底火铳兵来了。 只看了一眼,朱常洵就不淡定了。 两千人的队伍,排着整齐的队列,迈着整齐的步伐,轰隆隆的走了过来。 这两千人并没有披甲,至少rou眼看起来没有披,全是穿的布衣。肩挎了一柄火铳,腰间系着装弹药的袋子,精神气质饱满,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 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到了朱常洵面前,然后开始在城墙上占据防御位置。 朱常洵心里骂:一个乡绅都敢组织两千民团,还明目张胆全部装备火器。但我一个亲王却只敢组织五百亲卫,这到底他娘的是怎么一回事? 嫉妒羡慕恨啊! 朱常洵忍不住就要吐个槽:“他搞这么多火铳兵,就不怕朝廷说他谋反?” 樊尚燝压低声道:“这事朝廷早就不管了,你还不知道吧?沿海那边,有一个叫郑芝龙的,是受抚的海贼。早就开始明目张胆的大规模购买火器了,朝廷给他封了个游击将军,随便他买船买火铳买大炮。” 朱常洵:“……” 这就他娘的很抓狂,朱常洵五指箕张,掌心向天,惨声道:“所以,只有藩王是不准这样玩的,别的人都可以是吧?哪怕是个贼都可以,只有藩王不行?” 樊尚燝用古怪的眼神看着他,似乎在说:你知道就好。 朱常洵不敢在这件事上发表太多不满,免得又惹来怀疑,只好换话题:“本王给了他一万两银子,他就只派了两千人来守城,这么算起来,一个人就花了本王五两银子,这也太贵了吧?” 樊尚燝:“那是你还没见过他的火铳兵有多厉害。” 朱常洵:“能有多厉害?不就是鸟铳么?本王虽然不敢大规模的弄,但是手里也是有几把可以拿出来玩儿的。” 说完,他招了招手,一名亲卫走过来,还真拿出了一柄鸟铳,放在了朱常洵的手上。 朱常洵:“本王还用它打过鸟。” 樊尚燝听出来了,他说的是“打过鸟”,却没有说“打下来了鸟”,也就是没打中呗,这有啥好装的。 朱常洵:“这东西打得也没见得有多远,又瞄不准,打了一铳之后装填又很慢,不过是个玩具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