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山形依旧枕寒流】(165) (第1/3页)
2022年2月28日 第一六五章·筹谋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这种对祖先的崇拜和祭祀活动与西方文化迥异,传承了几千年,支撑起了兴衰更迭却始终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也塑造了中国人极其强大的韧性和忍耐性。 春节的意义有很多方面,首先是这种每年都是新的开始的理念,让人们相信,无论过去一年如何的波澜壮阔抑或是波澜不惊,是贫穷还是富贵,是百事顺遂还是诸事不顺,是天灾人祸还是天人调和,就都随着春节的爆竹声成为了过去。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外出的游子和家人们团聚,忙碌了一年的大人们坐下来,看着孩子们穿新衣服、吃好吃的,享受自己的奋斗成果,所有的不快、沮丧、挫败感就一扫而光,鼓劲儿、打气、充电,新的一年里新的开始,还要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 其次就是家庭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中,都有关于家的故事和情怀,团圆的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之中,「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在外漂泊多远、混的怎么样,回家过年始终是割舍不掉、无法放下的情感牵绊和文化基因,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再远的路途也是回家的路途,再疲惫的脚步也是回家的脚步。 最后则是对祖先的崇拜和缅怀,这让看似没有固定信仰的中国人,有了一份独特的情感寄托,过年了,给祖先烧点纸钱,上点贡品,说一说过去一年的得失,祈求祖先保佑明年的收成,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只有记得自己从何处来,经历过什么,才能知道未来向何处去,才能吸取过去的错误带来的教训,重整行装再出发。 所以中国人会有家谱,会有祠堂,会有家训,当人们因为环保、卫生、反封建迷信等理由,取缔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仪式,倡导文明过节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丢了传统的西瓜,捡了个环保卫生的芝麻? 传统意义上的「年」,从进入腊月就开始了,正所谓「年关将近」,「年关难过」,进入了腊月,特别是过了腊八节,年关就真的近了。 学生们陆续放假,街上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人们开始忙着置办年货,把整个春节要用的东西都买好,生活在农村的人还会提前把整个正月的吃食买好,有的条件富裕的,还要杀头年猪,邀请街坊四邻过来吃顿饭,感谢过去一年大家的帮衬,为新的一年谋个好彩头。 小孩子们永远是过年的主角,放假在家的他们天天看着日历数日子,盼着过年来到,因为春节来到,就意味着有更多美食,有更漂亮的衣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大人们的陪伴和远超平时的宽容。 平时不让干的调皮捣蛋,春节都可以做;平时不让吃的东西,春节都可以吃,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用一句「大过年的」搪塞过去,于是大家一听就都理解了,对啊,大过年的,跟孩子一样的干嘛?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猪rou;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这天早晨,京城凌白冰家里,李思平躺在床上,听着电视里传来的童谣声,他打了个哈欠,转头望向窗外。 早上七点多钟,天亮的还不通透,依稀听见早起的人们逐渐喧闹的声音,沉寂一夜的城市正缓慢醒来。 他是被凌白冰吵醒的,这几天凌白冰每天都起的很早,不知道是要回家过年太兴奋,还是因为要带李思平这个「新姑爷」回娘家了太开心,反正就是每天六点多钟就起床,忙乎着做饭,收拾屋子。 但每天她都小心翼翼的,尽量不吵醒李思平,像今天这样肆无忌惮的收拾东西,可是不多见。 李思平睁开眼睛的时候,美丽的凌老师正在倒腾这几天二人逛街的战果,已经装了两个大皮箱,眼下正在装第三个皮箱。 「给二姨的衣服,表嫂的围巾,外甥的玩具枪……」她甚至拿着一张白纸在那里一一核对。 李思平摁着了电视,听着电视里的公益广告播放的童谣,无奈说道:「宝贝儿你至不至于啊,大早上起来翻箱倒柜的!」 「我这不是拢拢这些东西买没买全吗?」凌白冰歉意一笑,爬到床上趴在情郎身边,撒娇道:「好老公,今年全家都知道我要带男朋友回家,都等着看呢!人家不能让人看不起你,所以得考虑到了才行,你就多担待担待吧!一会儿咱俩还得上一趟街,大舅家二表哥的孩子都上高中了,还没给他买礼物呢……」 「我去……」李思平头都大了,「你自己去吧!我可不去了,腿都溜细了!」 「好哥哥……亲哥哥……」凌白冰就知道他得这样,又是一顿撒娇。 「不去!」 「好老公……亲老公……」凌白冰掀开睡衣,露出挺翘的奶子,塞到情郎的嘴里,「就今天,最后一天,不,最后一个上午,你陪我溜达完,你就自由了,好不好!」 「你别……以为……你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