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节 (第1/3页)
江小艾觉得廖庆华识货,他的圈子里,肯定有买主,一定要招待好廖庆华一家人,让他们欣赏江mama最好的绣品。 廖庆华的父亲是京市纺织学院的教授,对绣品颇有研究,看见江mama的绣品,比廖庆华之前的表现还要激动,甚至想邀请江mama去学校讲课。 江mama连连拒绝,她顶多带几个徒弟,正儿八经讲课,她是万万不行的。 “您的绣艺非常精湛,想必是拜过名师,请问您是师从何人?”廖庆华的父亲问道。 “我是自小跟着母亲、jiejie学的,是家传的手艺,没有拜什么名师。后来老家闹饥荒,家破人亡。过去那些年,也不兴刺绣,就在家里缝缝补补的。” “也是政策放开了,我女儿知道我心心念念的就是刺绣,就给我开了个绣坊,也能赚点儿钱,贴补家用。” 廖庆华父亲点着头,他极为欣赏江mama正在绣的屏风,“千里江山图,太绝了。冒昧的问一下,可以拍照吗?” “可以的!”江小艾应下来,“如果可能话,请您拍了照片,多帮我们宣传。” “当然的,我拍这些,不仅自己喜欢,还可以给学生和同行欣赏。” “而且,国家现在开放了,我听到消息,说是上面有意订购一些能够代表我们国家形象的礼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我拍了照片,有机会的话,也会给上面介绍你们这里。” 江小艾就知道,廖家一定有销售的门路,连连道谢。 而且,江小艾知道,即便选不上国礼,旅游开放之后,老外来京市旅游,像刺绣这种艺术品,一定可以卖好价钱。 所以,学徒还不够,还可以再招两个。 学徒的绣品,即便卖不出高价,但价格也能远超普通的手帕和丝巾。 最重要的是刺绣作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是需要传承和发扬的。 廖家在绣坊待了大半天,又买下了一把双面绣的团扇,才算是离开了。 而旁边的中年女人,则是拦着廖家人,“我们也要开店了,手绢、丝巾、袜子都有。质量比隔壁强,还便宜。” “那就去看看吧!”廖庆华父亲说道,显得挺高兴,“这个胡同是要打造刺绣一条街吗?” 廖庆华知道那女人,就是个不识货的,但他没有来得及拦着,他父亲已经先进去了。 中年女人连忙把廖家人请进去,拿了还没有归置好的货品出来。 “我们花样多,款式多。”中年女人把一捆捆的手绢放在方桌上,“隔壁手绢一条三十,太黑了,我们这手绢,只卖二十。” “二十?你这手绢也就值两毛。”廖庆华翻了个白眼,“你难道忘了,我是物价局的?” “既然是熟人,我给你打个折,十八一条。”中年女人满脸笑容,“总不能隔壁卖三十,我家卖两毛吧!物价局也要一视同仁才行。” 第318章 再次南下 “你这就是普通的手绢啊!”廖庆华的老婆满脸失望,“和百货商场卖的那些没什么区别,质量也很一般。” “隔壁的手绢卖三十。我们才卖十八,哦不,我们这个铺子还没有正式开业,为了攒客源,十五卖给你们。”中年女人依然热情洋溢。 廖庆华的父亲摇摇头,背着手先一步离开。 廖庆华夫妻俩也紧随其后,他们只对上乘的刺绣感兴趣,压根儿不想买手绢,尤其是高价手绢。 “诶,你们别走啊!”中年女人追到门口喊着,“十块,十块卖给你们。” “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廖庆华老婆回头挖苦了一句。 “我看你们是脑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