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8章 (第2/2页)
“为什么?” “国外的教学水平还要好一些,起点也高一些,国内很多学校的状况……有点浪费时间。” “为什么这样说?” “官僚化,对学术干扰很大。有个顺口溜,叫做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cao场,这种环境下怎么学?除非你想读书出来后做官。” “哇,感觉你懂好多东西。” “没有,随便说说。” 从重庆市走到银桥山,很多时候在向上爬,走回去的话很多是下坡,杨舒力从保护膝盖角度出发,建议回去坐中巴车,下次再来要带木棍,那样可以走回去,两位女生同意了。 晚上8点刚过,电话响了,杨升元以为是老向打来的,拿起来一听,说是找杨舒力的。 电话那边是一个陌生的声音:“你好,是杨舒力吗?” “是的,我是杨舒力。” “哦,我是四川时报特稿部编辑,叫陈海,你给我们投了一篇稿子,叫《教授女儿偏僻山村教书26年,6个孩子排队叫妈》,我有几个问题想核实一下。” “好的,你说。” 稿子成了。 好多人,涂艺、黄敬蜀、叶老师,还包括那个所长,都有一个交代了,杨舒力长出一口气,感觉特别惬意。 第062章 妇女节礼物 3月8日星期一,下午5点20分,杨舒力在重庆市中心百福广场报刊亭前,盯着报刊亭的一侧发愣。 报刊亭的侧框上,有一份《四川时报》翻开后挂在上面,翻开的那一版是特稿版,文章题目叫《教授女儿偏僻山村教书24年学子排队叫妈》。 这个标题和杨舒力自己取的有两处改动,一个是教书26年变成了24年,前天接到《四川时报》特稿编辑陈海的电话,提到了这事,他们进行核算,认为叶老师教书是24年。 杨舒力当即承认错误,叶老师是下乡26年,在田里劳动了两年,才去当代课老师,这样算是24年。 原标题后半段是“6个孩子排队叫妈”,改成“学子排队叫妈”,这是编辑改的,不清楚他为什么这样改,可能觉得6个孩子不必突出,也可能是标题字数太长,要减字数。 陈海说,他已经找重庆市教委核实过叶老师的事,马上编发出去,只是找杨舒力核实几个小细节,因为这篇稿子很重要,是呼应三八妇女节的。 而今天在重庆市,几乎所有报刊亭都把《四川时报》翻到这篇特稿,挂在显眼的位置,不是因为三八妇女节,而是因为这篇稿子写的是重庆地区的事。 三八妇女节和重庆地区本地题材,一下把这篇稿子的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