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3节 (第3/3页)
甘宁忽然开口。 “一则,世子身为主帅,并没有任命朝廷官员的权力,以张榜形式招贤纳士,往军中招揽人才,再将选拔出来的人才都下放到西京州府主持公事,如此,既能解决燃眉之急,朝廷也无话可说。二则,这一场战祸下来,青州府和下辖各县衙门都遭受重创,官员和守将死的死,逃的逃,如大人所说,只靠青州府一府吏员,恐怕撑不起西京四城,何况随着战事推进,西京胥吏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谋一时,不若谋长久。三则,眼下西京战事正是激烈,这种时候肯不惧危难,揭榜前往西京,一定是真正心怀百姓之人,世子恰好也可趁机招揽一批忠实可信的心腹。” 这一下,连夏柏阳也被说服了。 谢琅笑道:“先生条分缕析,令人佩服,我敬先生一杯。” 四人喝了会儿酒,又商议了另外几桩要事,卫瑾瑜与谢琅便起身离席。 快要走出前院时,后面忽有人道:“卫大人请留步。” 卫瑾瑜回头,见是甘宁站在后面。 “甘县令有事?” “下官有一问题,想请教大人,不知大人方便与否。” 甘宁道。 卫瑾瑜看了谢琅一眼,谢琅会意,道:“你们谈,我去前面等着。” 前衙和后衙以月洞门相隔。 卫瑾瑜便一袭素袍,站在月洞门下,甘宁则站在门外五步处。 卫瑾瑜打量着对面男子:“不知甘县令想问本官什么?” 甘宁抬起头,目中充满困惑与疑问:“下官想知道,大人如何知晓,那篇《论世家十罪疏》是下官所写?” 这件事在甘宁心中盘桓了许久,因此事隐秘,连当年许多一起读书的同窗,包括夏柏阳这个至交好友都毫不知情,这位还不到弱冠之龄的卫氏嫡孙,如何知晓。 卫瑾瑜目光平静。 “甘县令难道没听过一句话么?这世上许多事,都不必深究。” 甘宁目光笃然:“可下官,想知道答案。” 卫瑾瑜抬头,望着悬在空中的一弯冷月,道:“很多年前,有一名书生,在大理寺门前对着老翁的尸体感叹了一句‘杯中膏腴,生民血泪’,险些被巡街的武侯缉捕,后来,这名书生将这句话写进了自己的文章里,那篇文章风靡上京,人人传颂。这个答案,甘县令可还满意?” 甘宁倏一愣。 思绪不由回转到数年前那个冷月夜,悲愤的自己,凶神恶煞的士兵,长街上偶尔经过的马车。 为了躲避官兵,他急中生智,躲进了马车里。车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榻上躺着一个虚弱苍白的少年,赶车的护卫要驱赶他下车,那少年说了句:“让他留下吧。” 甘宁动容道:“大人难道就是——” 卫瑾瑜淡淡一笑。 “本官说了,许多事,不必寻根究底。” “甘县令这些年在青州的所行所为,足以证明,本官没有看错人。” 语罢,卫瑾瑜便转身往月洞门内走了。 甘宁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直到夏柏阳走了过来。 “怀之,你这是?” 甘宁回过神,说没事,看着步履匆忙的夏柏阳:“大人这是?” 夏柏阳自然是要去安排二位神仙就寝的事,被甘宁及时拉住。 “你拦我作甚?”夏柏阳不解。 甘宁无奈摇头。 “大人难得还没看出来么?” “看出来什么?”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